廉洁勤政心得体会感想【汇总3篇】

廉洁勤政心得体会感想(精选3篇)

廉洁勤政心得体会感想 篇1

廉政文化的内涵什么是文化?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不仅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形态,而且是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产品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政理论,出现了许多奖廉惩贪的律令,涌现出了包拯、海瑞等一大批清官廉吏,创作了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和廉政格言警句,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勤政为民、尚廉治贪始终是百姓的期盼。在传统文化中,凝聚着百姓的清官情结,是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并赋予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要重视文化含量,提高文化品味。要在充分挖掘廉政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把各种显性、隐性的处于零散状态的廉政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凸显,提炼廉政文化的精髓,弘扬民族文化思想精粹,汲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增强人们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向心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向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纵深发展,构建起一个包括廉政观念、意识思想、理论、精神、文学、法规、风尚、作风在内的廉政文化学科框架,引导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更高更新的平台。

廉洁勤政心得体会感想 篇2

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小就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有利于依法治教,防止腐败;对树立教育(学校)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光荣,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师只有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并使之“开花”、“结果”。廉政是教师立身之本。只有廉洁从教,教师才具备道德上的感召力,才能深刻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结合个人的学习和教育体会有四点:

一、是认真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意识能力。时时用先进的思想武器占领自己的灵魂,积极培育新时期、新阶段的道德,以新要求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学习更能有力武装思想,可以很好地用先进思想文化驾驭积极的行为,引领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是用纪律和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来要求和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及时学习党的纪律条约、各种制度,用纪律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反面例子,警醒自己。把先进模范作为自己的前进动力,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三、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立场,坚持理想信念,经受住各种诱惑,增强抵制抗腐蚀的能力。在充满金钱迷惑的形式下,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灵,用抗诱惑的行动加强自己的一种积极进取精神。不断净化自己“淡泊名利,宁静以致远”的思想境界,耐得住寂寞,不断充实自己。要有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人生和状态的思想意识。

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师德是每个教育者必备的素质。每位学生的心灵都是一张洁白的纸,每位学生的眼睛都是最清澈无邪的。教师们应该用最美的色彩在白纸上做画,最端正的行为在清澈无邪的眼睛里树立榜样。我们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给学生带来若大的影响。现在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重心,亲人的心头肉。因此,父母经常告戒我:作为一名老师千万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学生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随着时代变迁,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主体意识增强了。我们教育者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培养高尚人格,强化内在素养,这样才能点燃青少年心中奋发向上的火种。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廉洁勤政心得体会感想 篇3

近段时间读的《廉政镜鉴丛书》常常引起我的思考,甚至在家庭中,朋友中引发了许多激烈的争论。

争论之一: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清朝的和绅,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当代的李真、王宝森、诸时健、许运鸿,身边的朱荣国、乐祥通等等。从一般办事员到省部级高官,甚至中央委员!中国的贪官越来越多,越来越贪,犯罪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涉案金额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贪官犯罪更加隐蔽,常常是在外表上给人一种好人模样,敬业者,为民书记等等,他们批着伪善清廉的外衣,说着冠冕堂皇的言语,一副勤政为民的样子。殊不知,在其内心深处是何等的贪婪,敛财的手段是何等的疯狂!现在的贪官犯罪又呈现集团犯罪现象。往往是“拔出萝卜牵出泥”,一人案发,就会带出一大帮犯罪者,从家庭、亲属到单位,从一般干部到副职到一把手,有的甚至是一锅端!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呢?

争论之二: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许多地方出现的“卖官书记”、“卖官部长”就是官场腐败的典型。你想当官就得交钱,你想办事就得花钱。钱能使鬼推磨,能让一把手奴言屈膝,乖乖给你办事。钱能让一个人失去灵魂,丧失理智,出卖国法、道德和民意。而那些靠钱买来官的人,当然不是当官为民,而是当官为钱,把失去的钱找回来,捞更多的钱,买更大的官,赚更多的钞票!

争论之三:个体户的儿子能靠钱读上名牌大学,而且呼风唤雨,得意非凡。市长的儿子靠自己的真本事考上名牌大学却要为交不起学费而犯愁。这是为什么?一句话,现在的社会是功利社会。大学的校长忙创收,大学的导师忙赚钱。人家只认钱不认人,不管素质高低,有钱就行!

这些争论,使我阵痛,细细想来,又有所感悟。

感悟之一:中国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强化法制建设必须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反腐败的立法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反腐败预防、惩戒、监督等方面的法规,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反腐败法规体系,使反腐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腐败高发期和重灾区,治乱要用重典,所制订的法规要加大惩罚的力度,量纪量刑要从重,要增加腐败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政治和经济上要给予腐败分子沉重的打击,使其在党内无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克服执法中的“软骨病”,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要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问题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要依法严惩,以震慑腐败分子,教育干部,使之“不敢腐败”。

感悟之二:监督机制急待加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等一大批高级干部纷纷落马,无不是因为权利失去监督制约,致使他们权倾一时,大权独揽,恣意妄行,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应该肯定,我们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不少党内监督的好制度和经验。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监督体系,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掌握着各级和各部门单位最高权力的党政“一把手”,由谁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没有明确的规定,更缺乏经常有效的具体监督措施,导致对他们的监督“失控”,违法违纪的比例上升。因此要积极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等,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作用。要按照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纪律对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国家公务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这是防止贪污、贿赂、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的重要手段。此外,还要明确便于群众对权力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监督的方法,同时要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要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尝试给予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调查权、评论权、曝光权,使之不失为制约腐败的锐利武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使领导干部“不便于腐败”。

感悟之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总是从自我修养的腐化开始的。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败,都是思想先腐败。”陈希同、成克杰、王宝森、胡长清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而这种自我修养的腐化堕落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从心态的不平衡开始的。现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群体间的利益格局已不是传统计划经济下的“一大二公”格局,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出现差距,甚至出现了分配不公的现象。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可避免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成为一些人顶礼膜拜的人生哲学,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剥削阶级思想沉渣泛起。

在这些方面影响下,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滋长了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有的与个体户、大款、大腕比,甚至与某些搞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的人相比,总觉得自己在物质利益上吃亏了。有的“退一步”与自己过去的同事、同学比,觉得他们不见得比自己辛苦,甚至能力、水平、文化也不如自己,为什么他们能富,而自己不能,出现了心态的不平衡。当这种心态不平衡累积到一定程度,在领导干部心态层面上权和法、利和义的天平就必然倾斜,加之自制力较差,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党的准则,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招呼,不守规矩,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现象。有的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变动,权力增大,头上的“桂冠”多了,听到的恭维声、赞扬声就会逐渐增多,如果不经常提醒自己,不从严要求自己,就很容易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之中,轻则刚愎自用,重则居功自傲,甚至当个人愿望和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觉得自己贡献大,党和人民给自己的太少而产生心理失衡,这时候封建的官本位意识就会占据大脑,认为自己得到补偿理所当然,适当享受一下是应该,把手中权力用来为自己捞取非法的私利,寻求经济补偿,求得自己阴暗的心理平衡,则后果不堪设想。还有的领导干部受“衣锦还乡、封妻荫子”、“夫贵妻荣”、“父贵子荣”这样的封建残余思想的侵蚀,出现了一种愧欠心态。比如现在的“59岁现象”,就是有的领导干部感觉到自己政治生命到头了,忙忙碌碌一生,也没有留下什么钱财,难以面对家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感到在退休之前要抓紧机会捞一把,不然就没有机会,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利益变动中摆正心态很重要。作为领导干部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经常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这三个问题,经常想,反复想,深入想,自觉联系工作实际、生活实际,时时慎独,及时小修,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想正确、相透彻,保持心态的平衡,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升华。

总之,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领导干部要时时拿起扫帚清除思想中的尘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的是“要经常反思群众在我们心中占有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只要群众利益的砝码在心中重于一切,就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平衡、平和、健康的心态,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写到这儿,想起一位领导干部的一句话:“无私无欲,喜气洋洋,追名逐利,终日惶惶。”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始终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态。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