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汇总6篇】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篇1

一、调查目的

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比较,其学生素质,师资水平,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中小学应立足于农村校本实际,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积累第一手资料。为了提高农村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本次调查以农安县12所农村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此次调查在20_年12月中旬进行,共对12所学校170个班68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6800份,收回6790份;总听课1200节,课前测试16000份;期中期末检测2次,批阅试卷29000份;进行五项综合素质评价1次,填写评价表23498份;组织组织各校质量分析报告1次;组织家长会24次。

二、调查对象分析、内容、方法

1、对象分析:农安县青山中学、龙王中学、杨树林中学、前岗中学、开安中学、高家店中学50个初三和初二班学习状况等比分析;青山小学、杨树林小学、前岗小学、开安小学、龙王小学、高家店小学110个三至六年班质量状况等比分析(其中10个一年班)。

2、内容:问卷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外作业、按时复习、质量检测、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师生交流、学生交往、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心理特点等项目。

3、方法:采用不记名查、考、评、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课前预习

课前有学习计划者占70%,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也有两成多的同学没有学习计划,在学习上盲目进行。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68%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63%是偶尔制订的,更何况要落实到行动中去。由于没有学习计划,只有11%的学生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很少预习或从不预习的学生就占了50%。

2、课堂探究

在课堂上,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还不够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只占35%;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44%;而有3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4%的学生不记笔记;同时,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陈述自己的想法的仅占15%;只会照抄板书的占39%;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82%。

3、课外作业

部分学生认真对待作业,41%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重视错题矫正,只有32%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74%的学生没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33%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2%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24%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4、按时复习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5%;课后马上复习的也仅占6%;考试前,75%的学生会进行复习。这说明学生对复习常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5、质量检测

学生重视考试不够,只有63%的学生注意寻找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65%的学生重视考后总结。但常常不重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32%的学生考后也知道分析得失,明确问题,但未想办法加以改正;25%的学生只关心成绩,能订正错误,但不分析存在问题。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篇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垃圾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种类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对农村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各地大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运作的新模式,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正在由过去的随意排放向无害化处理转变。本文针对农村基层开展调研,探寻一条普遍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本县农村垃圾现状、垃圾处理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当前农村垃圾的实际情况,并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自然村的村组干部及村民,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组织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共选取80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以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和方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三、调查内容

(一)垃圾的来源及分类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各乡镇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状况存在着差异,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相差较大。我们对抽样的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农村垃圾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

固体废物,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重居于首位,约占75%,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废织物、废塑料、废纸、陶瓷玻璃碎片、废电池、废电器元件以及其他废旧的生活用品等。

2.农业生产垃圾。农业生产垃圾是指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残留的花和果实、畜禽粪便以及生产残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农户建房、水利工程、企业建筑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废料。

4.产业垃圾。产业垃圾主要指工业、农林业、畜牧业及医疗卫生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常带有一定的毒性,能够破坏整个人居环境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其中很多产业垃圾应划入危险废物类别中进行安全处理,但从目前来看,产业垃圾在农村垃圾中所占比例较小。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向全县24个乡镇抽样80个自然村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86份,有效问卷486份。其中,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下占2%;13-20岁占18%;20-40岁占45%;40-60岁占31%;60岁以上占4%。受教育程度分布为:小学文化占43%;初中文化占35%;高中文化及以上占12%。

1.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在调查中,39%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垃圾较多,生活垃圾中厨房废弃物(剩菜剩饭、煤灰、没用的食材等)占52%;生产垃圾中的自办作坊所产生的废弃物占31%。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选择随意倾倒到垃圾围的占42%,选择填埋的占12%。由此可见农村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还需改进,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2.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垃圾分类问题,大多数(43%)的人不了解如何分类,只有10%的人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大部分(68%)的人不关注或很少(26%)关注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可见,对农村村民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的相关知识。

3.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政策和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活动,46%的人们表示并不了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有这种活动。环保意识并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就能迅速养成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环保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长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的作用。

四、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农村的垃圾处理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运作机制,呈现出处理主体个体化、分散化,技术水平低,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等特点。很多政策性法规在农村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心,同时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较好地贯彻和落实,无法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给予统一、有效的制度指导和保障。同时环境保护是一项慢性的工程,在没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层干部更多的倾向于出政绩见效快的项目,因此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还未引起高度重视。

(二)产生量大、成份复杂、循环利用率不高

农村垃圾主要以厨房生活垃圾为主,占垃圾总量的56%,如动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饭菜、洗漱残渣和油污垢等;其次是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重量的24%,组成成分包括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粪便、动物食品骨骼等;随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以及处理成本也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已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垃圾一般由村内自行收集,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随意倾倒三种处理方式,垃圾的循环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保洁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以我县为例,24个乡镇340个行政村配备了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维护村庄及河道公共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据调查,1507人的保洁员队伍中,年富力强的不多,因此只能简单的对垃圾进行清扫,而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洁员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横向比较,工作缺乏深度,不够全面,致使垃圾清运、处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时,垃圾的分类、堆放均不规范。

(四)农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识低下

农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随意倾倒,一方面是农村居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养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对垃圾造成环境严重危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给垃圾治理带来了难度。

(五)基础设施不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基本物质前提。长期以来,农村公共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视生产性投入,对农村的公共环境卫生的投入少,导致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匮乏,管理也很不规范。

五、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

推动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有序进行,应从立法上完善,力争使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需要严格立法,建立治理农村垃圾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应措施,填补农村垃圾处理监管法律上的空白,各乡镇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二)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意识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及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农民对卫生保洁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群众克服随处扔垃圾的习惯,逐渐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通过各大媒体、宣传单、宣传画,以及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环保意义,营造出一种人人宣传、个个参与的管理氛围,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的发生和扩散。政府组织建立宣传队伍,进村入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垃圾的危害性,让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及卫生监督管理中来,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增添基础设施

资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逐步推动和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机制,才是从根本上处理农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县、镇财政每年在预算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县财政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制定投入标准,每年进行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投资,各乡镇财政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给予补贴;在资金拨付上,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垃圾定点存放、按时清运、经检查验收达标的,按季度发放到乡村。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设置垃圾箱、垃圾围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添置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各种车辆和工具,建立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部门,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倾倒、集中处理、专人负责。对于地处偏远、无经济能力解决垃圾规范处理的农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片区垃圾集中投放点和填埋场,保证农村的生活垃圾都做无害化处理。

2.村里积极筹资,逐步实现村民自治。各村要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农村垃圾收费项目,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筹资方式收取保洁费用,筹集垃圾围建设、垃圾桶购买、清扫工具和保洁人员工资待遇等专项资金,有条件的村可以从村集体收入中解决卫生保洁费用。

3.加强宣传,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企业的参与,我们可以引导并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同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结对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帮助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设施。

(四)加强人员配备,规范运行流程

要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确,同时,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增强技术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运行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合理确定分工。农户负责定点投放,做好自家的环境卫生,并按照垃圾袋装的要求,将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内,村组负责定时清收,将本村的垃圾及时收集和清运到乡镇垃圾综合利用站,进行集中处理。

(五)探索生态模式,鼓励综合利用

提出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则将沱江镇周边村组纳入城镇污水统一处理系统,确保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六)建立监管督查机制,确保常态化

农村垃圾处理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程序中,使其成为农村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到岗,以确保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长效性。监督管理是常态化监管机制的重点,考核奖惩制度是常态机制长期运行的动力。各乡镇制定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村、组垃圾处理的检查力度。同时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乡镇领导干部、村组干部的考核指标,列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考核情况与评先评优、补助资金相连。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篇3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用了4周时间,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面貌。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4月1号至5月1号

2.调查地点:岳池县断桥乡庆龙村及附近几个村庄:金虎村,青龙村,石桥村。

3.调查人:冉浩

4.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对自己所在的庆龙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代末到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通过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到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下面是对家乡家电的调查:10%的家庭拥有空调,80%的人家买了彩电,2%的村民能在家里上网。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19世纪的人们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玩扑克,麻将等。而今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上网、看电视’‘听音乐、看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打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5%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篇4

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山清水秀逐渐被污染,妥善处理农村垃圾,净化乡村美好环境,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概况。

1、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往往它们的走位变堆放着一堆堆的垃圾,甚至在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垃圾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结果是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村舍前后树荫下垃圾随处可见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可没想到的是,这些本来代表“净’的绿树却成了垃圾场。只要细看,就会发现,树下往往会堆放着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当有风的时候,这些垃圾就会”随风起舞”;

3、垃圾随农家肥进入农田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猪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二)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及成因

1、处理方式单一。目前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随意丢弃、放任自流。大部分村民都是将生活垃圾往大街上随地倾倒,毫不考虑自身的影响。二是指定专人把各户生活垃圾收集于村庄附近,等存到一定量时,再运到稍远地方进行简单填埋,即选定场址后,不做任何防护措施,直接进行填埋、生活垃圾主要是随意丢弃、放任自流,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垃圾生活泛滥;

2、村民对于环保知识的认识不到位。金坪乡主要是以务农为主,收入水平很低,人均年收入2400元左右,加之物价上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更多是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而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农民这种狭隘的观念是由于其自身收入低,且受教育程度不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淡薄所造成的,许多农民更不会把环境保护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使得生活垃圾遍及农村的各个角落,殊不知他们的行为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供给不到位。这些提供垃圾处理服务的行政村的基本做法是:在村内根据本村村民居住的集中程度和规模放置垃圾桶,村民将自家产生的垃圾投放到垃圾桶内,村内聘用本村村民作为保洁员和垃圾运输员,保洁员定期清扫村内的主要道路和河流内的垃圾,垃圾运输员负责将垃圾桶内垃圾清理运至垃圾填埋场;

4、农村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技术,技术水平低下。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在很多的方面还刚刚起步,现有技术条件使我国根本没有其他更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可选择。在人口和公共资源集中的城市可以承受的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在农村则是农民无法承受的。一方面,农村农民收入与城市相比收入仍然很低,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地方财政难有农村垃圾处理的预算,买不起垃圾处理设备,建不起厂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垃圾种类很多,分类处理成本高,地域广,运输成本高等因素造成的巨大的运营成本而让人望而却步。经过调查得知,目前金坪乡村民年平均收入才2400元左右,而且地方财政都用在了一些工程建筑上,很难对于农村生活垃圾进行资金拨付,加之经济技术落后使得生活垃圾问题迟迟得不到处理、

(三)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对策研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损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但是农村垃圾从产生到处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要合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就必须处理好农民、政府、市场这三之间的关系,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全国有超过半数村民没有环境保护意识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随地倾倒垃圾对于环境的危害,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于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要使用创新的方式来提高农民对垃圾有效处理的积极性,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提高农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共同把农村垃圾管好;

2、实施垃圾分类收集,选择适宜的垃圾处理方式,提高回收利用率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目前金坪乡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卫生填埋,集中焚烧。提倡分类收集的技术政策在现阶段还是适用的。目前国际上通常所用的填埋、焚烧、堆肥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技术,都是以垃圾分类收集为前提,这也为实现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重复利用提供了条件;

3、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使得农村的垃圾处理在基层得到妥善处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村民的垃圾处理进行规范管理很有必要,通过立法手段,确立垃圾产生者对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义务和权利,明确垃圾产生者对垃圾处理必需承担责任。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对垃圾合理处理的意识不是很强,农民还是会按照原来垃圾处理方式惯性来处理目前的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当的惩罚制度,对随意倾倒垃圾等行为进行惩罚,以规范垃圾处理行为,有利于农村垃圾有效处理;

4、加大政府的财政和税收资金对于处理农村垃圾的投入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二元发展模式,使政府长期以来有着强烈的非农偏好。因此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出现了各种问题之后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所以也就搁置下来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见将强政府的财政支持的力度对于解决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解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各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各地的生活条件又有极大的差别,排放的垃圾种类和数量也有很大的不同。对垃圾的处理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因此,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垃圾处理措施,减少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全面参与和支持,最终使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篇5

调查主题:

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处理

调查目的:

提高环保意识,促进垃圾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调查对象:

五年( )班全体学生

调查方法

笔者提问,记录答案,并做具体分析

一.答卷分析

本次调查全班学生共计45人,有效答卷40份。问卷主要是对垃圾产生的原因、种类、数量进行了了解,并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生活垃圾基本可分类:剩饭菜类、纸张类、塑料袋、饮料瓶、废水等。在日常生活中,垃圾的数量是很惊人的,从调查看,平均每个学生产生垃圾的重量在一斤左右。这个数量对于一个学生似乎是没有什么,但对整个社会来讲却是一个负担

(2)大家对白色污染认识清楚,但处理中仍没有多数人考虑到这一点,乱扔乱放,随手丢弃,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制定强有力的措施,改变现状。在调查中,我们得知,有90%的人知道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说明学生了解其危害性,但他们处理时却没有考虑这一点,随意性很强。

(3)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垃圾回收意识,像饮料瓶、废纸,这本不是垃圾的垃圾,到处乱扔。

三.反思及建议

反思:学生对垃圾回收意识不高,行为不够,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和老师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做的不够。

建议:一是学校老师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指导学生将垃圾分类回收,然后统一卖给废品收购站,并把所得款项用作班费。二是大力做好环保宣传,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和有限自然资源的教育。

2024关于农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篇6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