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8篇)
近期,根据学习的需要,我就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四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㈠教育方面。
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
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
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㈡医疗方面。
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
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㈢住房方面。
近年,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新建25处住宅小区,共计3200套、43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㈣社保方面。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实现了基本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
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育资源。
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㈡医疗方面。
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
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
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
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
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20%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2800元。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
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
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
一是扩面难。绝大多数职工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
二是征缴难。企业参加意识差、部门配合力度弱,征缴困难重重。
三是逆差大。
三、建议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
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项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并执行到位,同时,探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
二是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学点,逐步实现初中全部、小学部分进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培训。
四是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教师老龄化问题。
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保障小学教育资源不被挤占。
㈡医疗方面。
一是适当调整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范围。同时要提高对残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
二是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在治疗方法、治疗方案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三是加强医德建设,让医务人员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为首选。
四是简化转诊手续,下放到乡镇合管办,逐步实现省内联网,让农民能县外就医就地报销。
㈢住房方面。
一是调控房屋价格。建议公开房地产业成本与利润,实行政府指导价等措施,努力使其适应小城镇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
二是承担政府责任。积极推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收入较低、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三是推开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并全面推进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职工解决自住住房的能力。
㈣社保方面。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切实消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社保认识上的不足与误区,强化用人单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规的自觉,唤醒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二是扩大社会保险面。采取教育加强制的手段,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扩大参保人数。
三是依法加强征缴力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实行部门联动,整合劳动、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等力量,使不缴纳者寸步难行。
勤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员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范围内,通过会议、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后勤服务工作中有关民生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后勤服务中心现状
后勤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膳食科、学生宿舍管理科、水电科、绿化科、房管环卫科、医院等,主要从事学生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水电管理与服务、校园绿化管理与服务、校园公房管理、环卫管理与服务、车辆服务、邮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中心现有在编职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有关民生的主要问题
1、学校生活用水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我校教学生活用水均属自备井供应。目前我校自备井四口,其中:东区一口、西区两口、同大学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经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化验,我校自备井水质中铁锰离子超标,杂质较多,时有浑浊现象。铁锰过多,易造成对人体肝、肾及大脑的损伤,杂质较多在人体内易形成各种结石,影响着师生身体健康。
2、学生食堂使用煤及柴为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降低能耗、节约开支,后勤服务中心于XX年对学校食堂锅炉燃料进行了“煤改柴”,用废木料和谷壳代替煤,每年节约开支约10万元,炒菜灶台继续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煤或柴的排放均对周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学生食堂与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相邻,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庭、学生宿舍长年不能开窗,部分教职工特别是老干部多次向后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希望得以解决。
3、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后勤服务保障。
近年来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环节:
(1)同大学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电系统需要完善配套,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无法控制,存在安全隐患;
(2)东西区宿舍没有安装电扇,学生自行购置电扇,使用多用插座现象比较普遍;
(3)食堂部分设施(设备)需要维修、购置,如:东区锅炉已过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教工餐厅操作间低矮狭窄;东苑餐厅一楼操作间漏雨,二楼操作间改造;同大食堂需购置空调、电扇等;
(4)医院设备老化,需购置更换部分设备;
(5)校外垃圾站存在转运不及时现象,应建立校内临时垃圾存放点;
(6)绿化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1)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存在质量问题,易引起饮水机自燃,已发生两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员发现及时,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
(2)学生宿舍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
(3)同大学生园区新公寓已经开工,施工车辆与用工人员均从同大学生园区内行走;
(4)东区部分学生宿舍电线路老化。
5、职工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后勤员工素质决定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后勤服务中心从其人员构成来看,高学历、高职称的的管理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层次上,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后备力量;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解决后勤服务保障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大学校有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1)为保障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建议对学校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鉴于净化水涉及二次转水,每吨处理成本大约在0。70元左右,故建议有选择性的实施此项目,即仅对涉及教职工生活(入口饮用)的水进行净化供应,一是东区家属区及学生食堂为一专线,在东区盆景园处建6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二是西区二井须全部采用净化供应,在西区建12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预计资金投入80万元。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仍用原水供应,同大园区大部分为学生宿舍冲洗用水,故不采用净化处理水供应。
(2)为加强校园环保建设,建议试点实施食堂“煤、柴改气”工程。将东区食堂锅炉、灶台改造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食堂锅炉需要更新,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需投入8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后勤服务需要。建议根据后勤工作实际,由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中心成立调研专班,对于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强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强化联动管理机制。
学生宿舍进一步加强“四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工作防范,一是加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好用电安全、防火、防盗工作;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设施,如:电线路改造、防护网安装、饮水机更换、增设贵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强安全巡逻队伍建设;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一、基本情况
1、教育方面。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资助402学生共28.x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2、医疗方面。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6处,规范村医务室899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0.,,累计报销21x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3、住房方面。近年,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夏、聚鑫园、津华园、明星家园、永基花园等住宅小区1x处,共计3017套、41.9x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1000、1500、44、1020xx、570。
二、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育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2、医疗方面。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3、住房方面。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9.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150。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根据县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西充沟村地处xx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存在问题原因
1、公路现状改变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历史规划造成本该接金三公路经四社、连接一、二、三社的村道路先却舍近求远借道岳家沟村,致使四社村民出行困难。
二、四社道路长,社员人均筹资上千元,致使这条民心路也难以贯通。
2、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产业化工作推进难,主要是因为:
一、曾经过去也进行过一些产业化推广,都以失败告终,农民群众已对县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
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
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意见和建议
1、加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加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政府加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4、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教育动员群众尽量出资出劳,动员成功人士捐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调查人:
班级:X级通信工程X班
学号:
前言:
自从20xx年第十一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总理向大会做中把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社会作为重中之重,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从减免农业税、农业直补到新医道新社保,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在各乡镇一一落实。为了了解新的惠农政策的实行进展和农民的日常生活,通信工程系X班X20xx年寒假期间在自己家乡四川省宜宾县上丰村做了此次“关注家乡民生,感知社会”的社会调查。 在这个寒假,我通过一个假期的实地走访、上网调查,对家乡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上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调查,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家乡的生活条件,如:人们的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和交通情况。从而了解我家乡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从进行任意抽取几户人家进行访问,再到村干部那里了解一些近几年来我们村的各户家庭的总收入、个人收入、以及其收入来源和我们村通往城镇的交通情况,同时 ,亲自去体验一下。
三、 调查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且亲自询问了一些同乡的亲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问题以及他们的看法。
四、 调查时间:
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 调查内容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六、 调查结果
在问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44%,800-1200元的占有15%,1200元以上的占有41%,而家庭医疗费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占有38%,500-1000元的占有39.5%,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2.5%。近几年,农民的收入的确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医疗费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乡在家务农的人们,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种地、种田和养猪,然后把地里的农作物和田里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里用的,剩下的卖掉,而那些卖农作物得来的钱还要除掉肥料费和农药费才是纯收入;养猪卖钱要除掉买幼猪的钱、粮食费和饲料费才是赚来的。通过务农挣来的钱还要用于买日常的生活用品,这样算下来农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乡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6岁-20岁没有在校读书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50%以上,40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20%左右。由调查可知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2%-5%,800-1500元的占有50%,1500-2500元的占有35%,2500元以上的占有10%左右。
近几年来,在我家乡的人们的农闲时间比以前跟多了,因为人多了,剩余的土地就多了,又因为有一些农作物种植复杂,收割又困难,因此就放弃种植了,而种植更多的其他农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长满草的小路,现在有了宽阔的公路;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现在大多数是砖瓦房了。据调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3%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从村委会干部那里我还知道了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干部有电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打井、拉电线或修路之类的都无法顺利的实行。由于年轻一辈的人们许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这使得农业生产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生产水平难以较大提高。
七、 调查总结
从我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愿人穷不愿人富的思想严重,很难统一思想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存在这等、靠、要的思想,对现有的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满足,进取心不强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相当一部分农民将精力和时间大量消耗在争夺“蝇头”小利上,很少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行动上,发展经济的措施、方案不是积极配合支持,而是设置障碍,谋取小利。
2.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制约这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现有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已发挥出应有效益,无法继续深挖土地潜在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相对脱节,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慢,优质优价难以很好体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现有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但分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难向“种田能手”和“种养大户”集中,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难以实现。
3.基层入不敷出,宏观调控乏力,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一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举步维艰,脆弱的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不强,高产、稳产无保障,滞后的农业科技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无法实现;二是由于财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机构臃肿,政府穷于保吃饭、保稳定,分散了发展精力;三是上级达标升级活动使基层政府只能向农民收钱收物来完成,影响季干群关系降低了政府威信。
4.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5.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纠纷、耕地与建筑矛盾、林农矛盾等问题日益增多。
6.农村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不强。a 是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新技术到户率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强。b 是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离实际、实用、实效的目标和农民的意愿、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跟不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步伐。c 在农村依托科技致富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强。d 大部分农户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发展接受能力。
在农业已经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已成为必然,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现有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的灾害的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现有科技服务体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具体有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
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必须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实施规模经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示范样本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
3.必须探索减负系途径,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4推进农村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攻克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致富资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优势互补,协助统一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建设,才能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民、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特色和优势占领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前言:
在这个寒假,我通过一个假期的实地走访、上网调查,对家乡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上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调查,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家乡的生活条件,如:人们的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和交通情况。从而了解我家乡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从进行任意抽取几户人家进行访问,再到村干部那里了解一些近几年来我们村的各户家庭的总收入、个人收入、以及其收入来源和我们村通往城镇的交通情况,同时 ,亲自去体验一下。
三、 调查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且亲自询问了一些同乡的亲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问题以及他们的看法。
四、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 调查内容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六、 调查结果
在问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44%,800—1200元的占有15%,1200元以上的占有41%,而家庭医疗费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占有38%,500—1000元的占有39.5%,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2.5%。近几年,农民的收入的确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医疗费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乡在家务农的人们,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种地、种田和养猪,然后把地里的农作物和田里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里用的,剩下的卖掉,而那些卖农作物得来的钱还要除掉肥料费和农药费才是纯收入;养猪卖钱要除掉买幼猪的钱、粮食费和饲料费才是赚来的。通过务农挣来的钱还要用于买日常的生活用品,这样算下来农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乡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6岁—20岁没有在校读书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50%以上,40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20%左右。由调查可知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2%—5%,800—1500元的占有50%,1500—2500元的占有35%,2500元以上的占有10%左右。
近几年来,在我家乡的人们的农闲时间比以前跟多了,因为人多了,剩余的土地就多了,又因为有一些农作物种植复杂,收割又困难,因此就放弃种植了,而种植更多的其他农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长满草的小路,现在有了宽阔的公路;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现在大多数是砖瓦房了。据调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3%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从村委会干部那里我还知道了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干部有电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打井、拉电线或修路之类的都无法顺利的实行。由于年轻一辈的人们许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这使得农业生产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生产水平难以较大提高。
七、 调查总结
从我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愿人穷不愿人富的思想严重,很难统一思想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存在这等、靠、要的思想,对现有的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满足,进取心不强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相当一部分农民将精力和时间大量消耗在争夺“蝇头”小利上,很少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行动上,发展经济的措施、方案不是积极配合支持,而是设置障碍,谋取小利。
2、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制约这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现有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已发挥出应有效益,无法继续深挖土地潜在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相对脱节,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慢,优质优价难以很好体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现有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但分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难向“种田能手”和“种养大户”集中,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难以实现。
3、基层入不敷出,宏观调控乏力,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一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举步维艰,脆弱的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不强,高产、稳产无保障,滞后的农业科技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无法实现;二是由于财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机构臃肿,政府穷于保吃饭、保稳定,分散了发展精力;三是上级达标升级活动使基层政府只能向农民收钱收物来完成,影响季干群关系降低了政府威信。
4、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5、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纠纷、耕地与建筑矛盾、林农矛盾等问题日益增多。
6、农村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不强。
a、是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新技术到户率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强。
b、是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离实际、实用、实效的目标和农民的意愿、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跟不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c、在农村依托科技致富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强。
d、大部分农户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发展接受能力。
在农业已经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已成为必然,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现有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的灾害的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现有科技服务体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具体有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必须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实施规模经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示范样本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
3、必须探索减负系途径,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4、推进农村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攻克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致富资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优势互补,协助统一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建设,才能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民、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特色和优势占领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一、基本情况
一教育方面。
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资助402学生共28.x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二医疗方面。
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6处,规范村医务室899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0.,累计报销21x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三住房方面。
近年,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夏、聚鑫园、津华园、明星家园、永基花园等住宅小区1x处,共计3017套、41.9x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四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1000、1500、44、1020xx、570。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育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方面。
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三住房方面。
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9.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150。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做好市xx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