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调查报告(精选5篇)

信仰调查报告(精选5篇)

信仰调查报告 篇1

当代大学生是如何定义信仰的?我们是否有信仰?我们是否需要信仰?我们这一代大学水果真处于信仰危机的时代吗?针对这些题目,我和另一位同学于20xx年5月18日至20xx年5月27日,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中国的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个人信仰现状、对信仰的需求认知及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并以此较深进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题目。

本次调查活动共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107份,有效率100%。针对回收的问卷,现将调查的基本情况作总结分析如下。

一、当代中国大学生对本群体的信仰现状认知

(一)总体信仰现状认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过半确当代大学生觉得我们正处于缺乏信仰的时代,23.36%的被调查者则持反对态度。但是当我们问及“你是否有个人信仰”的时候,却有53.27%的人做出肯定回答,而有19.63%的人回答说没有个人信仰。从此处我们发现,这两个题目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当过半的大学生正面地回答自己是有信仰的时候,却有过半的人在不知道这种现状的情况下表达了自己对当今大学生缺乏信仰的现状的担忧。这多少是受到了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片面评价的影响,以为当今大学生是迷茫的一代,已失往了心中的信念。

(二)大学各年级的信仰现状认知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们,有信仰的占了44.44%,无信仰的有38.89%,而回答不知道的有16.67%。对比二年级,48.98%的学生是已经有自己的信仰的,比大学一年级的多了4.54%,无信仰的占34.69%的比率,也可以看出是有所下降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信仰的则也下降到了16.33%。在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表示自己是有信仰的竟上升到了77.27%,比大学二年级增加了28.29%,无信仰的也忽然下降到了18.18%,这时只有4.55%的学生是不知道自己有无信仰的。有这些数据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个人信仰的比率也持续升高,而没有个人信仰的学生比率及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学生比率则持续下降。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丰富,当代大学生会渐渐地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刚开始上大学,学生暂时还没找到目标,可能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地接触社会,他们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什么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他们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自己都以为我们这一代是缺乏信仰的一代,根据上述数据,我们是否可以推翻这么一种社会偏见和怀疑呢?

实在我们也不可以怪社会对我们的偏见和不信任,连我们自己都不信任自己,社会有怎么看到自信的我们?

(三)有个人信仰的学生的信仰现状认知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以回答“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从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觉得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信仰的竟占了57.89%,持相反观点的只占到22.81%,而有19.30%的人是不知道我们大学生是否是普遍缺乏信仰的。

有个人信仰的人,却觉得整个中国社会的大学生是缺乏信仰的,这是否会使他们自己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呢?而偏偏在我们的中国大学生中,有过半的大学生是拥有自己的信仰的,这不得不说是我们自己误会了自己。

二、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信仰现状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信仰现状

在更深进的调查中,我们提出“你的信仰大致属于哪个范围”的选择题,通过数据发现,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有4.67%,信仰主义的有14.02%,信仰人间之爱的有30.84%,信仰某种关乎自己的利益的有7.48%,而明确提出自己信仰的是金钱的有0.9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心中是有信仰的,但是部分人又不能简单地将自己的信仰限定为某一个名词或概念。信仰人间之爱的人占了最大的比率,由此可见,很多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圣贤的主张、某种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而是对人间真情的积极态度。极少数的学生提出自己的信仰是金钱,如此看来,多少是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另一个有相似出发点的题目中,我们从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有40.19%的大学生以为自己可以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最重要的是亲情,25.23%的人觉得自己主要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14.95%的学生的回答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从中我们不丢脸出,亲情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是占有较重的分量的,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将实现个人自我价值,得到他人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显现出独立自主的倾向。

(二)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的社会追求

用同样的分类统计方式,以“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从数据分布可以知道,在选择自己以为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选项达到了最高的比重——40.00%,比总体分布的14.95%高出了25.05%,让人惊奇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个选项却达到了20.00%的比重,比总体分布的7.48%高出了12.52%,而“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比重却骤降了19.16%。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还在迷茫自己是否已经有了信仰或还没有找到信仰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更渴看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同时,他们却没有其他大学生那么重视自我的生活质量,亲情的地位也及不上自己做出的成绩。

由此分析来看,这既是一种欣慰,有是一种悲哀。欣慰的是比起总体的水平而言,他们更乐意为社会服务,而悲哀的是,亲情在他们看来已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当代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一)当代大学生总体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1.96%确当代大学生觉得自己需要信仰,而有17.76%的学生还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一个信仰来追求。另有不容忽视的现象是,10.28%的人做出了“我不需要信仰”的回答。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现状,我们做出了更深进的调查。

当问及信仰的意义的时候,37.38%的大学生回答的是,信仰能够指导自己的人生方向,鞭策自己朝着一个信念前进,使自己不会迷茫,生活布满动力。而20.56%的学生则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信仰究竟有什么用处,但在调查中却没有一个人提出信仰是完全没有用的。这说明,学生们都以为信仰对个体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但是有部分人仍不知道或没有往有意识地感受信仰的具体意义,这一点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有10.28%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不需要信仰?

由此,从上述数据,我们又不难解释以下这样一个现象:57.01%协助调查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行动上或者思想上是会按照自己的信仰信仰行事的。26.17%的学生回答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意识到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有这么做。但有16.82%的学生却表示,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并没有在行动上或者思想上是按照自己的信仰信仰行事。由于确信信仰的作用,不少人是遵从自己的选择的。

(二)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认知

以回答“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我们从分类统计中可以知道,在回答“觉得自己是否需要信仰”的题目时,37.14%的学生表示需要信仰,25.71%以为不需要,而回答“不知道”的占了37.14%。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信仰的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迫切地想找到信仰。另外同样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信仰,他们或者在迷茫,或者在犹豫。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同样以这些“没有个人信仰”的大学生为分类数据源,我们发现在他们之中,有45.71%的人并不清楚究竟信仰对自己而言有些什么意义。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影响他们信仰状态的因素。

四、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

由于很多高校都有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们就此向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提出了一个题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在精神信仰上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调查显示,56.07%的回答是作用并不明显,另有27.10%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以为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在高校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有些甚至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思考。

五、总结

(一)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误会

由上述分析看来,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并不是如社会上所说的那样处于缺乏信仰的危机,情况还是乐观的。在分析到具体的信仰趋向时,我们发现,“爱”占了最大的比重,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并不是我们先定的`传统意义上的对圣贤的主张、某种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而是对人间真情的积极态度。我们不妨可以这样以为,正是他们的信仰并不在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所规定的范围中,导致社会上很多人觉得他们是没有信仰的一代。

社会在发展,人的精神与思想也不断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仰、主义等范围,而是越来越多元化,社会需要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要片面的误会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而大学生自己也需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被社会上被放大的负面现象打击,使态度消沉。

(二)当代大学生随阅历丰富而找到信仰

由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是需要个人信仰的,只要有渴看,就不怕没希看。固然有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个人信仰,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丰富,当代大学生会渐渐地在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个人信仰。所以刚进进大学的学生不必太过担忧自己的状况,当阅历越来越丰富,了解的事物越多,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有一定的能力往追求。

而社会也需要继续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在他们感到迷茫的时候给予鼓励,而不要一味责备,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一定不会让社会失看。

(三)站在信仰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价值倾向的特殊性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信仰”的大学生在选择自己以为最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认可”这个选项达到了最高的比重,比总体分布高出了很多,而出乎意料的是,比起总体分布而言,有更多的学生倾向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个现象比较特殊,站在信仰十字路口的大学生,他们的价值倾向有不容忽视的独立性。表现为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更渴看得到他人的肯定,但是亲情在他们的心中却显得没自我价值重要。这不得不说是受到了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还有待观察研究。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社会误解,要尽快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信仰及思想,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整个调查显示的数据呈现出一种较为乐观的现象,但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部分题目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

信仰调查报告 篇2

一、我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基本情况

(一)规模情况。196座庙宇中,20M2以下的15座,占7.65%;20--50M2的44座,占22.45%;50--100M2的32座,占16.33%;100M2以上的74座,占37.75%。其中较大的有罗溪龟峰岩,建筑面积660M2,场所面积6600M2;郭垅庙建筑面积625M2,场所面积800M2;马甲昭灵宫建筑面积500M2,场所面积700M2。类似面积的场所全区有10多座。

(二)奉祀神祗及信众情况。196座庙宇中奉祀着形形色色的神祗,主要有妈祖、观音、王爷、玄天上帝、吴真人、福德正神、相公爷、田都元帅、文武判官、社会社妈等等。各个庙宇的信众人数不一,大多数是本乡本土信众活动的场所,吸引外乡信众跨区域来朝拜的庙宇只是少数。但到活动场所朝拜的信众人数在农村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二、我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情况

我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目前还是处在民间自发管理的状况,大致分为4种情况:

一是由寺庙管委会管理。这种场所一般香火较旺、环境较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如龟峰岩、郭垅庙、昭灵宫等。成立管委会的场所,一般有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设立财务帐目等,整个庙宇的环境卫生、活动秩序较好。二是由老人会管理。这种场所一般在村民居住区内,庙宇由热心老人管理,平时成为乡村老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三是由1--2名老人在看管,有的是需村里照顾的老人委托其在庙宇收取微薄的香火钱;有的是自发到庙宇居住,靠庙宇收入维持生活。各座庙宇看管情况不一。四是无人管理。这种场所一般规模较小,大多设在村头、路边。无人管理的庙宇在我区大体占50%左右。

三、民间信仰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民间信仰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从正面作用看:一是满足了民众心理崇拜的需求。通过对神祗的信仰,既有精神上的寄托,又有对生活追求的希望,对人生信念有一定促进作用。二是对凝聚人心、稳定社会有一定作用。在一个村落、一个区域,通过对同一神祗的崇拜,很容易利用“神”的威望把当地信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只要政府加以引导,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安定稳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三是对海外交往、联络乡情有一定促进作用。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同属炎黄子孙,大多是通过“血缘”关系、“神缘”关系回到家乡寻根谒祖,继而投资兴业,所以民间信仰活动对促进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交往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民间信仰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一些迎神、乞火、巡境活动,募捐立菩萨、做佛诞等劳民伤财活动在农村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群众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二是影响科学技术的普及,由于受封建迷信活动毒害,使农村一些人凡事宁信鬼神、信菩萨,不信科学,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除历史延续下来的`封建迷信、愚昧盲崇等陋习未根除外,关键还在于疏于管理和引导。

四、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管理意识。民间信仰是存在于农村的普遍现象,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对社会有一定影响。既然存在于社会之中,作为党和政府就有责任把它管理好、引导好,使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各级干部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认识,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尤其是乡、村两级直接工作在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党政干部,更应树立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加强管理的意识。切实把辖区内的活动场所管理纳入工作职责范围。

(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管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机制,区由宗教部门负责管理,乡镇(街道)由统战委员或一名副镇长负责管理,村(居)由村(居)主干负责管理。并制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和职责规定,层层落实责任制。凡是有经济收入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都应成立管理小组,建立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帐目,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宗教事务条例》实行登记管理。

(三)搞好宣传教育。对纳入登记管理的民间活动场所,有关部

门应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政治学习,积极引导管理人员和广大信众爱国守法,通过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逐步淡化迷信心理。要通过宣传教育,把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区别开来,教育广大信众不搞游神、迎神、乞火活动,对那些跳大神、装神弄鬼、骗取群众钱财的封建迷信活动要坚决予以取缔。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禁新建、重建各类庙宇。

(四)积极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有意识地引导民间信仰管理机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扶贫救灾工作。利用“神缘”关系加强与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交往,把民间信仰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到吸引外资来家乡投资办厂、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目标上来,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积极做贡献。

信仰调查报告 篇3

面对着高节奏的学习工作,面对着暗色彩的钢筋水泥,面对着无休止的事与愿违。我们是否已经被工作学习剥夺了自我,我们是否已经被钢筋水泥堆砌住了自由,我们是否已经在事与愿违中,遗失了自己的梦想。借由这次寒假,放下工作,逃离城市,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在八百里南太行中,重拾我们遗失的梦想。

行程近两百多公里,其中徒步进行的有一百多公里,沿途翻山越岭,过河穿洞,苦乐相随,大家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次徒步活动,也收获了更多的宝贵经验。就这次活动而言,属于团队活动,但就本次调查内容而言,系我个人收集而成。针对历史系的专业特点,我主要把精力花在了沿途民俗(主要是庙宇文化),民情(包括村民生活现状、谋生手段及村庄未来情况的调查)的收集整理之上。当然,也有对于徒步经验的积累。调查结果如下:

(一)、民间信仰(庙宇文化)调查

徒步过程中,一路所见最多的信仰神是山神,毕竟在大山里,人们与山为邻,靠山为生。对于山的敬畏自然最大。其次道教的庙宇较多,黄围山景区的主体建筑就是以道教神侣为主的庙堂。这是在山西境内所见。

左边这个图片是从双底村到武家湾的路上见到的一个庙宇兼纪念馆的建筑。前半部分是供奉关公的殿堂,后半部分则是纪念徐昆的,正如门楣所提孤石藏真。每年正月初一和四月十五附近村民都会来这边祈福烧香,祭祀关公。

河南境内见到的则是以佛教为主,也许是离古代统治中心近的缘故吧。在东场村有幸见到一座皇家御建的洛迦寺。现存三佛殿一间,石碑两通,偏殿损毁严重。殿内供奉有佛教过去未来现在佛,殿前有明代两通大石碑,一块是明大德年间的,另一块是明嘉靖年间的,碑文模糊,边上县长落款还是清晰的。都是当时的辉县县长重修庙宇的碑文。碑身保存较好,下边驼碑的石龟无头。碑帽脱落在地。

在焦作市区的影视城里,藏着一座建于隋唐时期的胜佛寺。我们去时庙前的一棵大树上落满了喜鹊,叫声特别响亮动听。也许真的是洞天福地吧。小小的一进院落中,四大菩萨的殿堂一应俱全,香火应该蛮好的。毕竟这里经常会来不少明星大腕的。不过寺庙门口的那一座座扑到的新石碑,让我看了很不舒服。不过庭院里还是让我感到了历史的气息停留。也是两块明代的碑,完整的立在殿前。还有三块民国时期的碑文。碑文都是重修纪事,但是从碑文的字体书法来看,明朝古碑更加注重笔体端庄,民国时的则在散漫中透漏出些许飘逸与自由。可惜那时手机相机都已没电,更是接近黄昏,所以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以示大家。

在徒步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见到一座基督教堂或是听说有基督信徒,大山深处,依旧保持着古朴与醇厚。

(二)关于大山深处群众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实际体验

对于这样一个被群山包围的世界,我们能够想到的也许是贫困,勤劳,憨厚,安宁,保守,甚至会是愚昧。可是,当你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时,一切都会重新定位的。因为在这里,有你在别处得不来的感动与体会。

我们住宿过的村庄有西石门村,双底村,武家湾村。途经的村庄有东石门村,横水村,南洼村,西沟村,东场村。其中给我映像最深的村庄是西石门村和东场村。在这两个村庄里我有机会接触到了他们的真正生活。

在西石门村,最大的体会就是吃水难,取暖难。我们去了二十个人,一下子让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紧张的不得了。在小韩家吃的饭,他母亲从下午三点就开始做上了,一直做到五点多。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几天来的疲惫与不安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的款待背后,需要有多少桶井水与木材支撑啊。每次提水都得到村边的那口小井用扁担担。村民们经常会上山砍柴,这在我们的记忆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在这样的世界里,或者说是在山西这样的煤炭大省的南端,居然煤炭是作为奢侈品来看待的。我们晚上住宿的那家叔叔家,生火做饭都是用的木炭,那天晚上我们也是在木炭火的温暖下,入睡的。

遇到东场村,那是我和音乐系的张博同学一起去探路的事了。在西沟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迷了路的。组织上分配我俩前去探路,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叫东寨的村庄,在那里会有一条小路把我们送到焦辉路上,然后到达我们的目的地--焦作市。我俩以超出大队伍十几公里的速度,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东场村。也是这样,我有幸遇见了我忘记姓名的可爱可敬的大叔,也遇见了那座皇家御建的洛加寺。也是在这里,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村庄的历史与现状。

据大叔讲,他们一家现在七口人,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有老伴,两个儿媳和一个孙女在家。家里每年收入三四万块,当然这是除去两个儿子在外打工赚的钱的。这样一个偏远的山村,能有这么好的收入,的确有些诱人啊。谈到大叔家的经济来源,主要的不是那十几亩地的收成,而是家里养殖的中华第一蜂。这样就把我一路上看到的蜂箱有了合理的解释。大叔说,这方圆好多的村庄都养这种蜂,收益不错,已经形成养殖规模了。在大叔家院子里,我看到两支新做的蜂箱,大叔说是要扩大养殖规模。突然觉得,大山里,并没有那么荒凉,没有富不起的村庄,只有没致富的手段。大叔为我讲述了村子的历史,洛迦寺的故事,当然也有他们的家事。当我们要合影的时候,他们一家都羞涩了,尤其是大娘,脸都红了。那一刻,说不出的感受。突然觉得生命和生活本来就是一起的。

当然还有很多生活信息,比如在我们一路沿行的那条大河上,前几年建起一座发电站,可是发电站与陵川县供电局有了矛盾,电便没有地方去卖了。于是当地村民得到了实惠。发电站把电以三毛一度的价钱卖给村民,村民们现在用电越来越多,生活感觉也比以前方便多了。

在大双村,当地卫生所的大夫和我们讲,以前大双村是整个陵川县最为富饶的地界,水量很大,吃水灌溉什么都不愁,后来为了支援县城用水,在村子上游建了蓄水站,河里的水量大不如从前了。当然,这也应证了我们能在那么空旷的鹅卵石滩上休整队伍。

信仰调查报告 篇4

一、宗教信仰基本状况研究

(一)信仰教别较多

X镇近年来发展较快,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多,为宗教传播催生了有利条件。经调查可知各主要教派(佛、道、伊、天、基)在我镇内均有教众。

(二)信仰人群松散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镇许多村民是教徒,但是他们所信仰的宗教组织并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对教徒的要求也很不明确。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比较随意,参与者有一定的组织性,但组织观念及程度不高,组织意识淡薄,信仰人群比较松散,仅有部分村民能说得出一些要求和管理条例。

(三)参与者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调查中发现,村民信仰宗教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消灾免祸,保佑平安。对于那些不信仰宗教的村民,他们不信仰宗教的原因如下:“我不相信宗教能够保护我,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科学。”“我感觉神灵很虚无,是不存在的,凡事都有其发展规律,并不是谁能左右和控制的。”

(四)宗教活动内容

在被问及村民开展活动的情况和活动内容时,有很多村民表示每个月开展1 到2 次活动,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活动只有部分人会去参加,并没有很严格的要求。

(五)有关民间信仰情况

我镇有部分村民家里供奉着神像,主要是财神和观音菩萨。村民供奉神像的原因和信仰宗教的原因相似,希望能够财源滚滚,提高生活水平,另外就是能够保平安,消除灾难。

二、加强对农村宗教信仰活动的正确引导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我镇对宗教信仰的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参加人员较多,信仰人群松散,参与者带有明显的目的性,针对以上情况X镇政府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管理。

(一)从农民自身提高对宗教信仰活动的认知能力

1、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民间信仰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功利性、目的性等特点,因此提升村民对宗教信仰的认知水平显得相当重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刻不容缓。

2、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宗教信仰活动

村民文化水平低,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弱,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难题或挫折时,总是寄希望于冥冥中的神灵相助,不知不觉地助长了民间信仰活动中的一些消极成分的扩大、蔓延。村民要辩证地看待和充分地认识民间信仰活动,不断增强真假及是非的辨识能力,避免迷信、盲目跟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理性的道德观。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民间信仰活动中的积极和消极成分并合理取舍,理智对待。

(二)要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

1、宣传、帮助、教育村民正确区分迷信与宗教信仰的界限。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示范作用。驻村干部要勤下乡并带动村委会成员及各组队长,组成帮教小组。小组成员要深入田间地头以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实际例子结合宣讲资料对村民进行无神论教育;进行科普知识及法律知识的教育。帮助村民充分认识并正确区分迷信与宗教信仰的界限

2、制定相关办法,做好规范引导。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宣传、教育、帮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定、办法,对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方式、范围等进行规范、引导。驻村干部、村委会成员要带头学习,有针对性地向村民进行讲解。

3、坚决取缔以民间信仰活动为幌子的迷信活动。

当前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情况较复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民间信仰活动作掩护,幕后从事迷信活动以牟取钱财,扰乱农村社会秩序。镇政府、村委会、文化站等有关部门将携手开展专项整治清理行动,镇派出所将针对实际情况向各村下派驻村警务人员。对屡教不改的迷信从业人员要按相关法律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结语

农村信仰活动参与人员较多,涉及面较广,如果疏于管理和引导,容易导致民间信仰中的消极因素向迷信转变。积极发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剔除其中的消极和迷信成分。我们会尊重农民正当、合理、合法、健康的宗教信仰,对宗教信仰中的积极成分要加强管理、加强引导、正确引导、有序引导、规范引导;对于利用宗教信仰从事迷信活动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整治、抵制、打击、取缔。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时代,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更好地利用民间信仰活动中的积极、健康因素,更加有效地发挥民间信仰的社会作用、文化作用,认同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服务。

信仰调查报告 篇5

伴随着近年我省社会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寻求从宗教中得到精神的寄托或者从宗教中寻求对生活事业家庭的某些庇护。因而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得到增建和扩建,信教人数不断增加,宗教的传播也越来越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

(一)、信众年龄和性别结构。

就信教群众年龄和性别结构来看,信教群众年轻化趋势明显,据一份20xx年的'民间信仰调查问卷显示,20-25岁的信教人群占58.49%,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受男女性性格特点的影响,女性更容易接受宗教的理念,服从宗教教规教义,因此,信教群众中女性比重是高于男性的。

(二)、信众受教育水平。

信众以受教育水平较低者为主,但近年出现受高教育水平群体信教人数不断增加的趋势。信众以45岁到70多岁的中老年妇女为主,她们受教育水平很低,不少人诵经认不全字,读的通却不晓得意。但总的趋势是信徒的学历是越来越高,高中生研究生比较多,博士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少高学历的人专门皈依佛门,潜心佛法。

(三)、信众信仰动机

一、由于疾病或遭受大变故等,以寻求精神寄托。面对疑难杂症或没钱治病,有些人希望通过宗教来解决。有一部分人相信信仰宗教或是信神可以治疗疾病,大部分的信教群众,均是一些中老年人,且身体患有某些疾病。

二、文化水平低,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年人希望以自己的虔诚,为子孙后代祈福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

三、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群众随大流,跟风随俗。

四、信教能获得一定的精神慰藉。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有关文化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人们精神文化匮乏,农村尤其严重。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对比精神文化匮乏更为突出。人们为了寻找精神寄托,信仰宗教。

五、部分人员借助宗教蛊惑人心,宣传不良思想。

六、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信仰动机的功利性、信仰意志的脆弱性、信仰对象的多元性和对教义理解的模糊性等四个方面是基层群众宗教信仰基本特点。

从整体上而言,这个群体大多处于社会底层,收入很低,抵御风险能力弱,天灾、疾病、意外事故等往往使一个家庭一蹶不振。无论耕作生活,还是市场竞争,或者社会政治层面,他们均处于弱势地位。现实环境和社会制度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无奈,他们缺乏安全感、稳定感、保障感,加上教育程度和社会资源有限,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只好向神、佛和上帝之类寻求安慰,寻找寄托和庇护,希望得到冥冥世界诸神保佑,可以祛病去灾,求财得子等。

一般而言,一个人只信仰一个教派。而我国一般的信教徒,大都没有严格的教界之分,多数是既拜佛教的菩萨,又拜道教的神仙,还拜民间俗神和供奉自己的祖先,呈现出一种跨越教派的多元信仰特点。

对教义理解的模糊性导致信教仪式简单化、随意性。“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就求神拜佛”“心中有佛,佛自在”反映我国农民没有严格或强制式的信教仪式,随意性强。

宗教传播人群呈现两极分化,有真正将宗教信仰作为指导生活的指针,真正渗透到意识形态中,将信仰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用信仰支配一切思维活动和日常生活。也有信教带有严重的功利性,希望通过信教而得到神的庇护,免除灾祸,祈求平安、财运、地位等。相当一部分信教群众信仰意志具有很强的脆弱性,稍稍遇到阻力或祈求没有得到满足便对信仰产生怀疑。

不可否认的是,未来宗教在人民生活中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会带来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宗教问题是敏感问题,但只要处理得当就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面对宗教的大发展,党和国家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于宗教信仰不鼓励不支持但也不反对,对于实际的宗教工作中,政府应当积极适应宗教发展的新趋势,不断调整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引导宗教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