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专题报告(实用3篇)

调查专题报告(精选3篇)

调查专题报告 篇1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中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中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以每家大中型企业需要引进1名电子商务人才来计算,就需要10万名,可见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潜在需求是极其巨大的。另外,据专家预计,国家未来10年将有一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政务方向的软件开发人才缺口。而中国目前包括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从目前的供需比例来看,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人士称,未来数年内,中国的B2B市场将呈现超过100%的高速增长,65%的中小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供需之间将出现惊人缺口。然而,面对不完善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是令人担忧的。应该说,现在不是市场不需要电子商务人才,而是电子商务人才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从实际情况来看,困扰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还是培养方向问题。许多职业学校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职业学校提出了过于宽泛的“万能型”培养目标。这种“万能型”的培养目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同时兼顾多个方向,可能造成学生没有“专长”;二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干不好的“全才”。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之所以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不知道应聘何种企业、何种职务是最主要的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6%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

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专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从总体上来说,企业期望的是兼具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经贸知识和政策法规、熟知企业运营和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从实际需要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博而专”的电子商务人才。

本次商贸协作组按照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标准,对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收集意见、资料搜索、分析比较、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针对目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对、分析,抓住培养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形成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思路,进一步彰显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调研内容与对象

(一)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学校情况进行调研

选取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进行调研,选取的学校覆盖了全省各个区域。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学校情况,各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各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生源情况。

(二)对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

选取招聘网作为主要调查渠道,并结合百度、淘宝等互联网企业的人才招聘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电子商务专业适合的工作岗位,以及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并专门针对江苏省的企业需求进行了调研。

(三)对各校电子商务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调研的几所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江苏地区,从事的行业涉及面非常广,也有部分学生自己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调研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江苏省各类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苏州市和无锡市为主,其中需求量较大的企业规模多为500人以下,可见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对于企业所需的职位类别调查,电子商务销售人才的需求最大,其次是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IT人才。而且此次调查还显示,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3类――商务类、技术类、管理类。销售、市场/市场拓展/公关属于商务类人才;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IT、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美术/设计/创意、编辑/文案/传媒/影视/新闻属于技术类人才;高级管理、咨询/顾问属于管理类人才。

综合以上调查,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

(一)应用电子商务实施软件平台方面的要求

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等,数据库有SQLserver、MySql、Oracle等,需要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有C、C++、JAVA等。

(二)电子商务应用层方面的能力

这个层次主要负责网站WEB页面的开发和后台的技术支持;能够满足运作层对技术层的要求;精通ASP等开发工具,能够独立开发后台;精通SQLserver,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开发;有开发经验,能够读懂常用的JSP代码,并且能够编写JSP程序;精通HTML/XML代码,能够胜任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三)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能力

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要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订、执行与监督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能够进行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地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

四、存在问题

(一)课程设置多而不精,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各课程间结合不紧密,知识连续性不够,课程的内容衔接与时间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的排课时间不合理。

(三)专业培养定位模糊,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培养中缺乏实践环节或者是实践环节内容不能够满足需求。

五、人才培养思路

(一)减少相关的课程,课程的设置要精品化。

(二)课程的设置要考虑时间与内容的连续性与逻辑性。

(三)专业培养目标要明确,并且增加本专业最新知识的教学。

(四)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与效果,不能流于形式。

(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的教育。

(六)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企业所需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主要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护和操作、基本网站建设与维护技能、常用网络数据库平台的使用、较强的互联网应用与沟通能力。对应开设的主要课程为:“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与策划”“图形图像处理教程”“电子商务法律与安全”等应用型的课程。

(七)所培养学生要具备企业所需的管理基础知识。根据调查,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企业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管理知识与技能,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对应开设的课程为“企业管理基础”,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八)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企业外贸业务处理的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企业外贸业务处理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具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企业门户和移动商务的能力。对应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与法律”等多门与商务有关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贸易理论知识、基本程序和方法。

调查专题报告 篇2

近期,XX县调查队组织人员就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及返乡情况,对涧沟、炎刘、小甸、大顺等乡镇部分行政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民外出从业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工资水平显著提升,还乡人员甚少。

一、农民外出务工与还乡基本情况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XX县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安徽省重要的劳务输出县,外出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位次,成为农民增收关键支撑。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强化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及经商人员近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3。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就业岗位增多,工资水平显著提升,我县外出从业人口总体保持逐年上涨态势。据走访涧沟镇蒋庙村了解,该村现有农户804户,总人口3573人,劳动力1853人,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1132人,占该村总人口的,同比增长约。具体来看,我县农民外出从业大体有如下特点:

1、青壮年农民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全县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30周岁以下75人,占外出人口总数的,青壮年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

2、从业地区及行业分布相对集中,“还巢”现象雏显。XX县农民工外出从业在地区分布上主要呈现“分布较广,相对集中”态势,以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导,全国范围内分散分布。如受访的大顺镇余埠村、炎刘镇李桥村、涧沟镇蒋庙村、小甸镇马集村,农民外出务工大多集中于上海、浙江、江苏、广东一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农民工外出以省外居多,并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共计96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其中,上海67人,占;江苏22人,占;浙江6人,占。农民工省内转移依然较小,但“还巢”现象雏现,115个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县外就业19人,占外出人员总数的,同比增长。安徽作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之一,伴随着合肥经济圈的迅猛发展,省内就业形势大好,用工需求逐步扩大,农民工回流已成必然之势。从行业分布来看,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不高等特点,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为35人、20人、14人和18人,合计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

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自发组织为主。农民外出务工,主要靠血缘、人缘、地缘等关系自发组织向外转移,而通过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的转移甚少。

4、务农农民的季节性务工呈逐年上涨趋势。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普及,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而且剩闲时间越来越长。因此,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则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其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兼业人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寡与劳务收入的高低而不同,兼业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5、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6月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增长。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元,同比增长;外出从业得到收入元,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达到,占期内现金收入的比重为,同比增长。外出务工收入牢牢占据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农民工返乡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全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但外出务工形势基本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外出务工平均工资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110户调查户,外出务工115人,工资性总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人均月工资元,同比增长。据对部分乡镇部分村调查了解,当前外出人员返乡很少。如小甸镇马集村,全村人口4860人,劳动力3254人,外出务工2150人,今年以来,还乡15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总数的。据访问的4个村反映,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家中劳力缺乏的外出人员家庭中存在回乡的现象,但基本上是暂居,农忙结束后,又返回原务工地。如涧沟镇蒋庙村,前期夏收夏种农忙期间还乡16人,绝大多数因为家庭农忙期间缺乏劳力而返回,逗留时间较短,一般7—10天左右又返回务工地。少数返乡农民工不准备继续外出,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上,不准备继续外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家庭牵挂较多,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带孩子上学;二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外出从事行业工资不高,且生活开支较大;三是回乡准备种田,农闲时可以打散工。

三、农民工转移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但从一开始就伴生着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是在政策、制度上存在的制约因素,这些问题将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从微观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就业难度大。我县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现有农村劳动力中,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大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较少。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二季度,外出务工115人,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99人,占比达到;高中及中专学历9人,占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人,仅占。而且大多数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技能低,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成为制约其转移就业的“瓶颈”。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将越来越窄。

调查专题报告 篇3

根据工作需要于20xx年6月参加了省本级培训基地举办的山东省养老服务管理培训班,遵照学习工作要求,我对滨州市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获得了滨州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数据。

一、老龄人口的基本状况

20xx年滨州市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55.42万人,老龄化程度已达14.74%.。高于全国12%和全省14.2%的水平,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提前全国10年时间。预计从现在到20xx年的10年内,全市老年人口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0万人,到20xx年全市每1.5个劳动适龄人口就将供养一个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老龄人口家庭居住模式与环境

滨州市“421”式家庭结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已经难以在时间、精力上更多地顾及父母及高龄老人,要求年轻人在家照顾双亲及祖父母辈老人几乎是不现实的。而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除了日常生活和身体照顾需要外,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需要得到感情交流。他们对入住养老机构,接受老年护理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愿望更加强烈。

现代城市住房的.日趋宽松,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差异,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居的方式,初步调查和外地资料显示,滨州城区有半数以上的中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59岁以下的老年人,80%都选择跟子女分开过;80岁以上的,有30%选择独居。从职业比例看,医生、干部、教师中多数人愿与子女分开过;工人和农民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空巢家庭老人数量不断上升,未来10年,空巢老人的数量还将大幅攀升,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中国是一个重视邻里关系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传统社区的消失,更多的人属于关上门就不知道邻居姓什么了,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时常有报道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道的事。所以有很多子女不放心老年人独居,而老年人也不习惯独居的寂寞,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

三、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滨州市目前城镇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很大,基本上处于家政服务初级阶段,专业的团队和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档次上都没有形成。我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城乡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家政服务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均为零,与当前养老方式多样化需求尚有很大差距。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护理人员多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护理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造成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缺项、标准不高的现象,生活标准有待提高。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四、养老机构现状与规划

近年来,滨州市养老制度不断健全,建立完善了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制度、城乡养老保险等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床位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xx年底,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119个,养老床位13354张,达到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2张。此外,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xx年末,市级建成2所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规模较大且具有实训功能的示范性养护设施;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各级政府要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时,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要组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市、县(区)两级财政将运用专项补助资金,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

此外还将加强队伍建设,把建设养老服务队伍与促进社会就业结合起来,将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与鉴定体系。到20xx年末,全市养老床位要达到2.3万张,需新增1万张以上,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以上,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同时要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信息平台,积极探索符合滨州市实际的养老模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