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于文明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关于文明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1

摘要:随着公交车网络的不断完善,公交车成为时下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公交车的普及,为市民提供了便利,也为环保出行贡献不少。但是,作为一个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上乘客的素质参差不齐,种种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需要大家自觉遵守公民文明道德守则,以及共同抵制不文明行为。本调查报告综合时事,结合新闻报告、街头问卷调查,调查了市民对公交车上不文明行为的反应以及想法。

一、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行为

1、上车不排队,哄抢座位,占座

在公交车站点,往往公交车还没一来,市民们就开始争相上车,甚至公交车还没开始停稳,就已经群涌而上,跑出车道,为自身生命安全以及车道上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上了公交车后,一部分人抢占座位,看到有老、弱、病、残也不主动让座。

2、公交车上大声喧哗,随地吐痰、扔垃圾,对着他人打喷嚏

在公交车上难免拥挤,有一部分人素质不高,在公交车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大声吵闹,影响他人。更有甚者,个人卫生习惯不好,旁若无人地随地吐痰、扔垃圾、对着他人打喷嚏等,让人难以忍受。

3、暴力对待司机,恶意骚扰女乘客

在公交车上因为小事而与司机发生争执,进而对公交车司机进行暴力侵害,也罔顾公交车行驶安全,危害司机以及乘客的安全。也有不少不良分子,在公交车上恶意骚扰女乘客,往往造成女乘客形成心理阴影。

二、调查问卷

1、调查的方式

本次调查的方式,是以问卷调查为主。在公交车站,随机抽取下车、等待公交的乘客进行调查,除了部分乘客因为时间不方便,没有接受调查,大部分乘客都很乐意参与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共有120份,男性乘客有47个,女性乘客有73人。

2、调查问卷

(1)你在公交车上有遇到不文明行为吗?

A:有B:没有

(2)若你看到有老弱病残,你会让座吗?

A:会B:不会

(3)若有人不让座,你会出言责怪吗?

A:会B:不会

(4)若看到有人暴力对待司机,你会怎么样?

A:旁观,自身安全第一,然后报警,等警察来救司机

B:联合他人一起阻止施暴者,并报警

(5)若看到有人骚扰妇女,你会阻止吗?

A:会B:不会

三、调查成果

1、调查问卷的结果

(1)几乎所有乘客有表示在公交车上有遇到各种不文明行为。

(2)在看到有老弱病残时,乘客表示会让座,但是如果有人不让座,也不过出言责怪,认为或许不让座是因为自己身体不适,这表明了人们对不让座的人有包容以及理解。

(3)看到有人暴力对待司机时,只有38人会联合他人阻止施暴者并报警,大多数人会选择袖手旁观,导致司机孤立无援。

(4)看到有人骚扰妇女时,大多数人不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几乎所有女性表示,如果遭遇这种骚扰,会觉得很害怕,但只有不到一半女性会反抗或者报警,其他女性会觉得羞耻,而宁愿默默忍受也不愿意张扬。

2、结论

乘客在公交车上遇到很多不文明行为,但是大多数会袖手旁观,建议公交公司在公交车上加强监控,在公交站点加强保安,并鼓励乘客遵守道德规范,并且遇到有侵害事件时,及时报警,寻求帮助,不要袖手旁观,助长不良风气。

关于文明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2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20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x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x县基金小学及该校部分教师、学生

(五)、学校概况

x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XX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XX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XX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x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x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五、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关于文明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3

近年来,韩剧在我国热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剧中生活场景所展露出的韩国人优秀的礼仪习惯。在剧中发现韩国人和人打交道时,无论大人小孩,在问侯别人的时侯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面带微笑的问侯。每天清晨起来,做儿女的都会主动和家长问侯:“妈妈,您早!”“爸爸,您早!”在上下班去回时都要向父母鞠躬告辞和报到?看到这些不禁想起了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都是独生子女掌上明珠,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和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对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不够重视,孩子说话没大没小,家里来客人也不懂礼貌,和别人相处唯我独尊不懂得谦让,对长辈言行不敬等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

一、礼貌用语

统计的数据显示:不同行业的人们使用礼貌用语的次数有所差别,频率约在40%~52%,其中礼貌用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无业人群,次之为工人50%,接着就是从事第三产业者的人们,使用频率为44.34%,然后是学生40.74%,最后是农民为40%。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学生中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为40.74%,居于倒数第二。在受调查的人群中,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可以说是最高的,且此次调查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大学生,为什么他们在使用文明用语上却存在这样大的缺陷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调查结果还显示:许多人在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受到其所处的环境、心情的影响。这说明了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不够深刻,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了解文明礼仪的途径

每个人了解文明的途径都不一样,例如:从事农业的人们,60%是通过电视广播了解的,40%是通过讲座获取相关信息的。工人、无业者以及从事第三产业的人们与之类似,但是也有通过报纸杂志、宣传活动获得信息。与三大途径不相同的是:绝大部分的学生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来了解的。这说明文明礼仪的获取和知识水平有关,学生群体掌握了先进的技术,通过迅速便捷、资讯丰富的网络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礼仪知识。了解文明礼仪途径不同的要原因是个人所处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教育水平限制,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针对不同的群体,文明礼仪的宣传方式应该有所区别。

三、最想了解的文明礼仪

据调查,除学生之外的各行业的人们最想了解的是社交礼仪,其中以第三产业者的人数最多,达到60.1%,其次为无业人群,达到了45.71%。而学生群体最想了解的是公共礼仪。

令人遗憾的是,赛场礼仪鲜为人知,并且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仅有8%的人们想要进一步了解它。这对于08年在泉州举行的农运会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总的说来,礼貌用语常用频率为45.3%与68.9%的注重公共场合的文明行为相去甚远,单单是意识到文明礼仪是不够的,还应该将这样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上。45.3%与68.9%之间的这段差距应当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客观地评价一个人或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单是从言语上或者仅从行为上,而是要对这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让我们把语言文明与行为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