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论文提纲范文22篇

2024论文提纲范文(精选22篇)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

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1章 绪论 14-28

1.1 课题研究背景 14-15

1.2 突出软煤巷道掘进装备机器人化的核心问题 15-18

1.2.1 突出软煤巷道掘进工艺过程难点 15-16

1.2.2 掘进装备机器人化的核心问题 16-18

1.3 掘进装备机器人化发展现状 18-21

1.4 机器人机构分析及性能评价相关领域研究概况 21-25

1.4.1 串联机器人位置逆解的数值方法 21-23

1.4.2 机器人机构的性能分析和评价 23-25

1.5 本文研究内容 25-28

第2章 掘进装备机器人化机构设计研究 28-45

2.1 掘进装备机器人化的机构设计思路 28-29

2.1.1 突出软煤巷道高效掘进的设备要求 28

2.1.2 机器人化的总体思路 28-29

2.2 掘进装备机器人化可行性分析 29-34

2.2.1 突出软煤巷道掘进涉及的主要装备 29-30

2.2.2 相关工艺过程及参数特点分析 30-33

2.2.3 相关装备的运动学相似性 33-34

2.3 掘进机器人机构设计研究 34-44

2.3.1 掘进机器人基本构型 34-36

2.3.2 掘进机器人腕部结构设计 36-42

2.3.3 掘进机器人的完整执行机构 42-44

2.4 本章小结 44-45

第3章 掘进机器人关节驱动能力设计 45-64

3.1 掘进机器人关节驱动能力设计难点 45-47

3.1.1 基于稳态静力学的分析方法 45-46

3.1.2 掘进机器人关节驱动能力设计难点 46-47

3.2 基于腕部运动链反向建模的驱动力分析原理 47-52

3.2.1 掘进机器人关节驱动特点分析 47-48

3.2.2 任意作业方式下截割头的负载表达 48-50

3.2.3 腕部运动链反向建模 50-51

3.2.4 关节驱动力分析方法 51-52

3.3 掘进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力分析 52-59

3.3.1 截割载荷的计算 52-53

3.3.2 腕部整体受力分析 53-55

3.3.3 力平衡方程及求解 55-59

3.4 关节驱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59-63

3.4.1 关节驱动力(力矩)的变化情况 59-63

3.4.2 各关节最大驱动能力 63

3.5 本章小结 63-64

第4章 掘进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64-87

4.1 机器人连杆位置与姿态的描述 64-66

4.1.1 连杆坐标系的建立 64-65

4.1.2 四个基本的齐次变换矩阵 65

4.1.3 连杆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65-66

4.2 掘进机器人正向运动学 66-69

4.2.1 建立掘进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 66-67

4.2.2 掘进机器人的正向运动学方程 67-69

4.3 基于偏置补偿的腕部偏置机器人逆向运动学求解 69-77

4.3.1 掘进机器人的腕部特点 69-70

4.3.2 偏置补偿原理 70-71

4.3.3 逆解过程 71-74

4.3.4 逆解算法流程总结 74-76

4.3.5 逆解算法数据试验 76-77

4.4 手腕侧端偏置和前端偏置机器人 77-79

4.4.1 手腕侧端偏置 77-78

4.4.2 手腕前端偏置 78-79

4.5 掘进机器人的逆向运动学求解 79-85

4.5.1 掘进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转换 79-81

4.5.2 钻机和截割头末端位姿的给定 81-82

4.5.3 对应手腕无偏置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82-84

4.5.4 掘进机器人的运动学逆解 84-85

4.6 本章小结 85-87

第5章 掘进机器人工作空间研究 87-101

5.1 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主要方法 87

5.2 蒙特卡洛法研究与改进 87-92

5.2.1 蒙特卡洛法原理及现有算法 87-89

5.2.2 蒙特卡洛法存在的问题 89-90

5.2.3 蒙特卡洛法改进 90-92

5.3 掘进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 92-100

5.3.1 不同工具工作空间的统一化 92-93

5.3.2 工作空间的特点分析 93-94

5.3.3 工作空间的数值求解 94-96

5.3.4 求解结果对比分析 96-100

5.4 本章小结 100-101

第6章 掘进机器人运动灵活性分析 101-131

6.1 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问题 101-104

6.1.1 机器人运动灵活性指标 101-103

6.1.2 雅可比矩阵量纲不统一问题分析 103-104

6.2 可变加权矩阵 104-111

6.2.1 关于雅可比矩阵规范化的考虑 104-106

6.2.2 基于可变加权矩阵的雅可比矩阵规范化 106-110

6.2.3 基于可变加权矩阵的雅可比矩阵范数 110-111

6.3 可变加权矩阵用于机器人运动性能评价 111-114

6.4 可变加权矩阵用于机器人设计及应用优化 114-117

6.4.1 平面三自由度机械手设计优化 114-115

6.4.2 Puma560机械手的各向同性位形 115-117

6.5 掘进机器人的运动性能评价 117-130

6.5.1 掘进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 117-122

6.5.2 掘进机器人雅可比矩阵存在的问题 122-123

6.5.3 运动性能研究 123-130

6.6 本章小结 130-131

第7章 结论 131-133

参考文献133-142

致谢 142-14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143-14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44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2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微电网研究背景及意义 8-9

1.2 微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2.1 容量配置 9-10

1.2.2 控制策略 10-11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1-12

1.4 论文章节安排 12-13

第二章 风/光/储微电网电源和储能系统模型 13-19

2.1 风力发电系统 13-14

2.1.1 功率输出模型 13-14

2.1.2 仿真模型 14

2.2 光伏发电系统 14-16

2.2.1 功率输出模型 15

2.2.2 仿真模型 15-16

2.3 储能系统 16-18

2.3.1 功率输出模型 16-17

2.3.2 仿真模型 17-18

2.4 本章小结 18-19

第三章 风/光/储微电网电源容量优化配置 19-28

3.1 容量配置流程 19

3.2 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19-22

3.2.1 微电网与主网购电策略 19-21

3.2.2 可靠性模型 21

3.2.3 经济性模型 21-22

3.2.4 双目标优化模型 22

3.3 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 22-23

3.4 算例 23-26

3.4.1 基本数据 23-24

3.4.2 结果分析 24-26

3.5 本章小结 26-28

第四章 微电源逆变器控制系统模型 28-38

4.1 逆变器工作原理 28-30

4.2 逆变器控制方法 30-36

4.2.1 PQ 控制系统模型 31-33

4.2.2 VF 控制系统模型 33-35

4.2.3 分布式储能控制器模型 35-36

4.3 参数计算 36-37

4.3.1 PI 参数 36

4.3.2 LC 参数 36-37

4.4 本章小结 37-38

第五章 风/光/储微电网控制策略 38-55

5.1 DS 系统的应用 38-44

5.1.1 DS 系统控制策略 39-40

5.1.2 算例 40-44

5.2 基于 DS 和 CS 混合储能的微电网控制策略 44-47

5.2.1 微电源逆变器的 PQ 控制策略 45-46

5.2.2 CS 系统逆变器的 PQ/VF 控制策略 46-47

5.3 算例 47-54

5.3.1 参数设定 47-48

5.3.2 孤岛运行和切负荷 48-50

5.3.3 孤岛运行时电源投切 50-52

5.3.4 离网/并网运行模式转换 52

5.3.5 微电网向主网输出功率 52-54

5.4 本章小结 54-55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5-57

6.1 结论 55-56

6.2 展望 56-57

参考文献 57-62

致谢 62-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3-64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3

摘要 4-6

ABSTRACT 6-8

第一章 绪论 11-18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5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5-18

第二章 集中型供应链 18-26

2.1 模型假设与表述 18-20

2.2 供应链最优决策 20-24

2.2.1 非RFID环境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 20-22

2.2.2 RFID环境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 22-24

2.3 研究现象及解释 24-26

2.3.1 非RFID环境下的现象说明 24

2.3.2 RFID环境下的现象说明 24-26

第三章 单一供应链契约下的分散型供应链 26-40

3.1 保险契约 26-29

3.1.1 非RFID环境下的保险契约模型 27-28

3.1.2 RFID环境下的保险契约模型 28-29

3.2 收益共享契约 29-33

3.2.1 非RFID环境下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 30-31

3.2.2 RFID环境下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 31-33

3.3 销售回扣契约 33-36

3.3.1 非RFID环境下的销售回扣契约模型 33-35

3.3.2 RFID环境下的销售回扣契约模型 35-36

3.4 SRP契约 36-40

3.4.1 非RFID环境下的SRP契约模型 37-38

3.4.2 RFID环境下的SRP契约模型 38-40

第四章 组合契约下的分散型供应链 40-63

4.1 保险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组合 40-43

4.1.1 非RFID环境下的情况 40-42

4.1.2 RFID环境下的情况 42-43

4.2 保险契约与销售回扣契约组合 43-51

4.2.1 非RFID环境下的情况 44-47

4.2.2 RFID环境下的情况 47-51

4.3 保险契约与SRP契约组合 51-57

4.3.1 非RFID环境下的情况 51-54

4.3.2 RFID环境下的情况 54-57

4.4 协调的效率 57-63

4.4.1 非RFID环境下的情况 58-60

4.4.2 RFID环境下的情况 60-63

第五章 数值分析 63-71

5.1 协调型组合契约对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 63-66

5.1.1 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 63-65

5.1.2 零售商的最优销售努力水平 65-66

5.2 RFID技术对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 66-68

5.2.1 供应链的最优生产量 66-67

5.2.2 供应链的最优销售努力水平 67-68

5.3 RFID技术对利润的影响 68-71

5.3.1 RFID技术对零售商利润的影响 68-69

5.3.2 RFID技术对供应商利润的影响 69

5.3.3 RFID技术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69-71

第六章 结论 71-73

参考文献 73-75

致谢 75-76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6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4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8-14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2

1.2.1 港口集卡作业研究现状 9-11

1.2.2 国内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11

1.2.3 蚁群算法的研究现状 11-12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4

1.3.1 研究的内容 12-13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14

第2章 集装箱港口作业流程及运输网络优化方法 14-23

2.1 集装箱港口作业流程 14-18

2.1.1 进口卸船作业流程 14-15

2.1.2 出口装船作业流程 15-16

2.1.3 集装箱港口装卸工艺及相关设备配备 16-18

2.2 运输网络优化方法 18-22

2.2.1 网络优化的定义 18-19

2.2.2 优化方法分类 19-22

2.3 本章小结 22-23

第3章 ACO 算法的改进及建立模型 23-44

3.1 蚁群优化(ACO) 23-27

3.1.1 蚁群算法简介 23-26

3.1.2 蚁群算法(ACO)的流程 26-27

3.2 遗传算法 27-29

3.2.1 遗传算法简介 27-28

3.2.2 遗传算法的主要流程 28-29

3.3 建立港口集卡路径成本优化模型 29-34

3.3.1 影响港口集卡作业因素 30-31

3.3.2 成本优化模型 31-34

3.4 采用改进 ACO 对港口集卡路径成本模型进行优化 34-43

3.4.1 ACO与遗传算法的融合 34-35

3.4.2 ACO部分的详细算法过程 35-41

3.4.3 遗传算法部分的详细算法过程 41-43

3.5 本章小结 43-44

第4章 基于 ACO 天津港港口集卡作业调度优化实例分析 44-58

4.1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概况 44-45

4.1.1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概况 44

4.1.2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设施配备 44-45

4.2 实证分析 45-55

4.2.1 天津港港口集卡路径成本优化模型数据的采集 45-49

4.2.2 港口集卡作业调度优化路径 49-52

4.2.3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52-55

4.3 天津港港口集卡调度优化建议 55-57

4.4 本章小结 57-58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8-60

5.1 结论 58-59

5.2 展望 59-60

致谢 60-61

参考文献 61-64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5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1 绪论 11-20

1.1 研究背景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6

1.2.1 需求预测研究现状 12-13

1.2.2 库存分类研究现状 13-14

1.2.3 库存控制研究现状 14-16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6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7

1.3.1 研究内容 16-17

1.3.2 研究意义 17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7-20

1.4.1 研究方法 17-18

1.4.2 技术路线 18-20

2 理论基础 20-27

2.1 需求预测相关理论 20-23

2.1.1 物流需求预测概念 20-21

2.1.2 预测误差的度量 21-22

2.1.3 温特季节指数平滑预测法 22-23

2.2 两种库存控制方法 23-25

2.2.1 多品种分组统一订购的库存控制模型 23-25

2.2.2 基本经济订购批量参照法 25

2.3 考虑需求特性的ABC分类法 25-26

2.4 本章小结 26-27

3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库存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27-38

3.1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概况 27-30

3.1.1 D公司概况 27

3.1.2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主要产品和服务 27-28

3.1.3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的日常运作 28-30

3.2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库存控制现状 30-35

3.2.1 包装物料的基本概况 30-32

3.2.2 需求预测现状 32-33

3.2.3 订购策略现状 33

3.2.4 库存水平和服务水平现状 33-35

3.3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库存控制问题分析 35

3.4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库存控制要求和影响因素分析 35-37

3.4.1 包装物料库存控制要求 35-36

3.4.2 包装物料库存控制影响因素 36-37

3.5 本章小结 37-38

4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方案 38-57

4.1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分类 38-42

4.1.1 分类方法的选择 38

4.1.2 作业中心包装物料分类 38-42

4.2 基于分类的库存控制方法选择 42-45

4.2.1 需求波动较小的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方法选择 42-43

4.2.2 需求波动较大的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方法选择 43-45

4.2.3 C类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方法选择 45

4.3 D公司北京作业中心包装物料需求预测 45-49

4.3.1 需求预测方法选择 45-46

4.3.2 预测效果评价 46-48

4.3.3 预测结果 48-49

4.4 库存控制方法的应用 49-56

4.4.1 需求波动较小的包装物料的库存控制 49-52

4.4.2 需求波动较大的包装物料的库存控制 52-55

4.4.3 C类包装物料的库存控制 55-56

4.5 本章小结 56-57

5 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57-65

5.1 需求波动较小的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效果评价 57-61

5.1.1 库存水平控制效果评价 57-61

5.1.2 服务水平控制效果评价 61

5.2 需求波动较大的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效果评价 61-64

5.2.1 库存水平控制效果评价 61-63

5.2.2 服务水平控制效果评价 63-64

5.3 C类包装物料库存控制效果评价 64

5.4 本章小结 64-65

6 结论与展望 65-66

6.1 结论 65

6.2 展望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A 69-77

附录B 77-80

附录C 80-83

附录D 83-87

附录E 87-91

学位论文数据集 91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6

摘要 4-5

ABSTRACT 5-6

TABLE OF CONTENTS 10-12

图目录 12-15

表目录 15-16

主要符号表 16-18

1 绪论 18-38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8-19

1.2 液化气体储罐的热响应研究 19-27

1.2.1 热响应实验研究 19-23

1.2.2 热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23-27

1.3 液化气体BLEVE研究 27-35

1.3.1 BLEVE理论研究 27-29

1.3.2 BLEVE失效过程研究 29-30

1.3.3 液化气体快速降压研究 30-35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35-38

2 液化气体热分层机理研究 38-57

2.1 热响应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38-42

2.1.1 热响应实验系统 38-40

2.1.2 实验方法 40-42

2.2 实验结果 42-49

2.3 讨论 49-55

2.3.1 热分层形成过程 49-53

2.3.2 液相区的输入热流分布 53-54

2.3.3 热分层的维持与消除 54-55

2.4 本章小结 55-57

3 液化气体热分层的影响因素研究 57-83

3.1 加热区域对热分层的影响 57-59

3.2 充装率对热分层的影响 59-61

3.3 热流密度对热分层的影响 61-66

3.3.1 热流密度对升温速率的影响 61-63

3.3.2 热流密度对沸腾扰动的影响 63-66

3.4 介质初温对热分层的影响 66-73

3.4.1 介质初温对液相沸腾的影响 66-71

3.4.2 介质初温对传热的影响 71-73

3.5 介质物性对热分层的影响 73-82

3.5.1 介质物性对热流分布的影响 73-75

3.5.2 介质物性对热分层形成速度的影响 75-77

3.5.3 介质物性对气相温度的影响 77-78

3.5.4 介质物性对汽化速率的影响 78-82

3.6 本章小结 82-83

4 液化气体爆沸过程的实验研究 83-100

4.1 BLEVE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83-85

4.1.1 BLEVE实验系统 83-84

4.1.2 实验方法 84-85

4.2 爆沸过程分析 85-90

4.2.1 实验条件及压力响应结果 85-86

4.2.2 两相流发展过程分析 86-88

4.2.3 压力响应参量分析 88-90

4.3 压力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90-99

4.3.1 充装率对压力响应的影响 90-94

4.3.2 泄放口径对压力响应的影响 94-96

4.3.3 热分层对压力响应的影响 96-99

4.4 本章小结 99-100

5 液化气体爆沸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00-126

5.1 液化气体爆沸物理模型 100-101

5.2 数学模型 101-106

5.2.1 爆沸过程相变模型 101-105

5.2.2 边界压力模型 105-106

5.3 数值计算模型及验证 106-113

5.3.1 数值计算模型 106-110

5.3.2 模型验证 110-113

5.4 爆沸过程分析 113-119

5.4.1 两相流膨胀过程分析 113-115

5.4.2 压力响应与沸腾强度关系 115-119

5.5 热分层对爆沸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19-123

5.6 液化气体储罐安全防爆装置概念设计 123-125

5.7 本章小结 125-126

6 结论与展望 126-129

6.1 结论 126-127

6.2 创新点 127

6.3 展望 127-129

参考文献 129-136

附录A 热分层形成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 136-13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139-140

致谢 140-141

作者简介 141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7

摘要 2-3

ABSTRACT 3

1 绪论 7-18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7

1.2 电能质量的定义 7-8

1.3 电能质量的国家标准 8-13

1.4 电能质量评估的意义 13

1.5 选矿厂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评估的意义 13

1.6 电能质量参数的评估理论及算法 13-17

1.6.1 时域分析方法 13-14

1.6.2 频域分析方法 14

1.6.3 基于数学变换分析方法 14

1.6.4 傅立叶变换 14-15

1.6.5 人工智能技术 15-17

1.7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17-18

2 选矿厂供电系统 18-27

2.1 选矿厂供电系统 18-24

2.1.1 磨浮 1 车间供电系统 18-20

2.1.2 磨浮 2 车间(万吨车间)供电系统 20-22

2.1.3 中细碎车间变电所供电 22-24

2.2 选矿厂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实时监测 24-27

3 电能质量监测 27-37

3.1 磨浮车间用电电能质量监测分析 27-30

3.2 选矿厂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 30-36

3.2.1 万吨车间 1 30-34

3.2.2 万吨车间 2 34-36

3.3 本章小结 36-37

4 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37-50

4.1 电机起动引起的电压降 37-39

4.1.1 电动机起动引起的电压降的估算 37-39

4.2 电容器组引起电压升高 39-41

4.3 无功功率传输对电压水平的影响 41-42

4.4 系统中的主要谐波源 42-46

4.4.1 变压器产生的谐波 42-45

4.4.2 变频器产生的谐波 45-46

4.5 补偿装置 SVG 和 APF 的基本原理 46-49

4.5.1 SVG 基本原理 46-48

4.5.2 APF 基本原理 48-49

4.6 本章小结 49-50

5 对选矿厂系统仿真分析 50-62

5.1 仿真分析 50-57

5.1.1 电机起动引起的电压降落 50-53

5.1.2 补偿电容器引起的母线电压上升 53-55

5.1.3 SVG 投入无功功率 55-56

5.1.4 APF 对 400V 线路进行谐波补偿 56-57

5.2 补偿电容与 APF 仿真模型分析 57-61

5.2.1 补偿电容器引起的母线电压上升 57-58

5.2.2 APF 对 400V 线路进行谐波补偿 58-59

5.2.3 SVG 对无功功率的补偿 59-61

5.3 本章小结 61-62

6 选矿厂电能质量评估情况及建议 62-63

6.1、总结与建议 62-63

6.1.1、总结 62

6.1.2、建议 62-63

参考文献 63-65

致谢 65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8

一、前言

二、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一)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二)第三方物流需求严重不足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结构不够完善

三、成本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的体现

(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

(二)企业机制改制改组未到位

(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增加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的科技含量

(三)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五)发挥政府部门在我国物流市场形成中的作用

五、结论

参考文献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9

题目:主标题 网络教学形式新思维

副标题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研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 协作学习

目录: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环境协作学习的意义,以及网络教学下协作学习的特点,基于网络下学习的自我体会-(100字)

引言------------------------------------------------------(200字)

一、网络教学(1000字)

1.1. 网络教学下协作学习-------------------------

1.2. 网络教学下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的比较分析

1.3. 网络教学下协作学习的优势----------------

二、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及其原则(1000字)

2.1. 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2.2. 协作学习的组织原则-------------------------

三、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分析(1000字)----

四、网络教学下协作学习的实现方式(XX字)

4.1. 角色扮演------------------------

4.2. 伙伴------------------------------

4.3. 竞争------------------------------

4.4. 协同------------------------------

4.5. 辩论------------------------------

4.6. 问题解决------------------------

4.7. 设计------------------------------

五、基于网络下学习的自我体会(1000字)

六、结论(300字)--------------------------------

七、参考文献(100字)--------------------------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0

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 8-9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9

1.2.1 本次发展策略研究的目的 9

1.2.2 本次发展策略研究的意义 9

1.3 相关研究综述 9-11

1.3.1 相关理论研究 9-10

1.3.2 相关研究方法 10-11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框架结构 11-13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1-12

1.4.2 论文的框架结构 12-13

第二章 风力发电当前现状分析 13-17

2.1 国际风电发展现状与分析 13-14

2.1.1 国际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13

2.1.2 形势分析 13-14

2.2 国内风力发电发展现状与分析 14-17

2.2.1 国内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14-16

2.2.2 形势分析 16-17

第三章 赤峰风电公司发展现状与分析 17-31

3.1 赤峰风电公司发展现状 17-18

3.1.1 公司现状 17-18

3.2 赤峰风电公司发展面临形势分析 18-31

3.2.1 劣势分析 18-24

3.2.2 机遇与优势分析 24-31

第四章 发展策略与策略实施研究 31-34

4.1 发展策略 31

4.2 发展策略实施保障 31-34

4.2.1 如何确保公司保障盈利 31-33

4.2.2 如何确保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保障 33-34

第五章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6

致谢 36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1

摘要 4-6

Abstract 6-7

致谢 8-11

第1章 绪论 11-17

1.1 研究的缘起 11

1.2 文献综述 11-16

1.2.1 国外读写结合研究现状 12

1.2.2 国内读写结合研究现状 12-14

1.2.3 图式理论研究现状 14-16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6-17

第2章 《教程》的理论分析 17-28

2.1 《教程》基本情况 17-18

2.2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程》分析 18-28

2.2.1 内容图式 19-22

2.2.2 形式图式 22-25

2.2.3 语言图式 25-28

第3章 《教程》的应用分析 28-43

3.1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调查 28-30

3.2 学生对教材的使用调查 30-31

3.3 对《教程》的修改建议 31-36

3.3.1 激活原有图式 31

3.3.2 建构新的图式 31-36

3.4 《教程》的教案设计 36-43

第4章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58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2

摘要 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9-12

1.1 研究的背景 9

1.2 研究的意义 9-10

1.3 研究的内容 10-12

第二章 有线电视网络及三网融合的发展概述 12-20

2.1 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情况 12-15

2.1.1 有线电视网络概述 12

2.1.2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概况 12-14

2.1.3 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概况 14-15

2.2 国内外三网融合发展概况 15-17

2.2.1 三网融合概述 15

2.2.2 国外三网融合发展概况 15-16

2.2.3 我国三网融合发展概况 16-17

2.3 三网融合下有线网络发展趋势 17-19

2.3.1 网络的区域整合 17-18

2.3.2 网络的内容整合 18

2.3.3 网络的产业化 18

2.3.4 网络的赢利模式 18

2.3.5 网络的竞争与合作 18-19

2.4 三网融合对有线电视网络的影响 19-20

第三章 SZ 有线发展现状及潜在的问题 20-26

3.1 SZ 有线简介 20

3.2 SZ 有线业务发展现状 20-23

3.2.1 网络基本业务 21

3.2.2 网络配套建设业务 21-22

3.2.3 高清互动业务 22

3.2.4 付费节目业务 22

3.2.5 有线宽带业务 22-23

3.2.6 数据专网业务 23

3.2.7 信息服务业务 23

3.3 SZ 有线发展中潜在的问题 23-26

第四章 SZ 有线基于三网融合业务创新案例:家庭信息化 POS 项目分析 26-36

4.1 家庭信息化 POS 项目简介 26

4.2 家庭信息化 POS 业务的开发思路及创新点 26-33

4.2.1 业务开发目标 26

4.2.2 业务系统平台组成 26-33

4.3 家庭信息化 POS 业务实际推广情况 33-34

4.4 家庭信息化 POS 业务取得的市场效益 34-35

4.4.1 直接经济效益 34

4.4.2 间接经济效益 34

4.4.3 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4.4.4 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 34-35

4.5 家庭信息化 POS 项目对 SZ 有线新业务开发策略的影响 35-36

第五章 SZ 有线核心竞争力及战略方向选择 36-43

5.1 SZ 有线核心竞争力分析 36-39

5.1.1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概述 36-37

5.1.2 SZ 有线核心竞争力比较 37-39

5.2 SZ 有线战略方向分析 39-43

5.2.1 SWOT 分析法模型概述 39

5.2.2 SZ 有线 SWOT 矩阵分析 39-42

5.2.3 SZ 有线战略方向选择 42-43

第六章 SZ 有线新业务开发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重点 43-51

6.1 SZ 有线新业务开发策略的选择 43-44

6.2 SZ 有线新业务开发策略的实施重点 44-51

6.2.1 新业务开发的“两个创新” 44-45

6.2.2 新业务开发的“四个要素” 45-49

6.2.3 新业务开发的方向 49-51

结束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4

致谢 54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3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完善对策(大纲)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9,(14)。

[2]朱晓峰。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J]。福建电脑,2019,(8)。

[3]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4

中文摘要 4-9

Abstract 9-13

1. 导论 18-38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8-20

1.1.1 研究背景 18-19

1.1.2 研究意义 19-20

1.2 文献回顾与述评 20-31

1.2.1 文献回顾 20-30

1.2.2 简要述评 30-31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31-34

1.3.1 研究方法 31-32

1.3.2 结构安排 32-34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34-38

1.4.1 可能的创新 34-37

1.4.2 主要不足 37-38

2.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38-93

2.1 就业的一般分析 38-60

2.1.1 就业与失业的基础理论分析 38-45

2.1.2 现代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绎及述评 45-54

2.1.3 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54-60

2.2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整体解析 60-64

2.2.1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流程分析 60-63

2.2.2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 63-64

2.3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步解析 64-93

2.3.1 财政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65-80

2.3.2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均衡 80-84

2.3.3 财政政策、经济发展与就业决定84-93

3. 我国就业制度与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93-134

3.1 我国就业制度与就业状况分析 93-121

3.1.1 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93-98

3.1.2 我国就业现状的总体判断与成因分析 98-119

3.1.3 我国就业形势的未来趋势 119-121

3.2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实践分析 121-133

3.2.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分析 121-125

3.2.2 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分析 125-133

3.3 本章小结 133-134

4.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基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及均衡的实证分析 134-199

4.1 文献综述 134-143

4.1.1 文献回顾 134-142

4.1.2 简要评述 142-143

4.2 财政政策劳动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 143-163

4.2.1 财政政策劳动供给总量效应的实证检验 143-155

4.2.2 财政政策劳动供给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 155-163

4.3 财政政策劳动需求效应的实证分析 163-181

4.3.1 财政政策劳动需求总量效应的实证检验 163-175

4.3.2 财政政策劳动需求结构效应的实证检验 175-181

4.4 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181-195

4.4.1 数理模型的构建 181-183

4.4.2 实证检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研究 183-195

4.5 本章结论 195-199

5.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基于宏观经济均衡、增长及波动的实证分析 199-262

5.1 文献综述 199-210

5.1.1 文献回顾 199-209

5.1.2 简要述评 209-210

5.2 一般经济均衡下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210-225

5.2.1 数理模型的构建 210-215

5.2.2 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宏观面板数据的研究 215-225

5.3 财政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25-243

5.3.1 财政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联立实证检验 226-235

5.3.2 财政支出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经验分析 235-243

5.4 财政政策、经济波动与就业波动的实证分析 243-258

5.4.1 数理模型的构建 244-245

5.4.2 实证检验: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动态联动效应研究 245-258

5.5 本章结论 258-262

6.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基于产业、城乡及区域视角的实证分析 262-304

6.1 文献综述 262-271

6.1.1 文献回顾 262-270

6.1.2 简要述评 270-271

6.2 财政政策产业就业结构实证分析 271-281

6.2.1 数理模型的构建 272-273

6.2.2 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宏观面板数据的研究 273-281

6.3 财政政策城乡就业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 281-290

6.3.1 数理模型构建 282-283

6.3.2 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宏观面板数据的研究 283-290

6.4 财政政策区域就业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 290-300

6.4.1 数理模型的构建 290-292

6.4.2 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宏观面板数据的研究 292-300

6.5 本章结论 300-304

7.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综合评价与优化路径 304-330

7.1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综合评价 304-314

7.1.1 财政政策促进就业取得的成效 304-307

7.1.2 财政政策促进就业存在的缺陷 307-314

7.2 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优化路径 314-330

7.2.1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优化原则 314-315

7.2.2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优化措施 315-330

参考文献 330-345

后记 345-347

致谢 347-349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49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5

《科学学在中国》

科学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越来越要求对科学技术的结构、发展规律,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于是,科学学就应运而生了。

科学学是以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交里融合形成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研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科学学作为一门“元科学”、“软科学”,在推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协调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关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30年来的科学学在中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录

科学学在中国(代序)

第1章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1.1 提出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的代表人物

1.2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

1.3 建国前中国学者对科学论的研究

1.4 建国初至文革前的科学论研究

第2章 我国科学学的学科建设

2.1 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工程指向

2.2 国外科学学信息资源的输入与开发:经典著作和情报作品

2.3 我国科学学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综合性著作、教材和工具书

2.4 我国科学学基础理论和历史研究:理论性专著

2.5 我国科学学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应用性专著

第3章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创建与发展

3.1 研究会创建的背景与条件

3.2 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与研究会的组织;隹备

3.3 九华山会议与研究会的创建与巩固

3.4 世纪之交研究会的更新与发展

3.5 当前研究会的活动态势

3.6 研究会发展的经验、启示和前景展望

第4章 科学学期刊在中国

4.1 前史期刊:他山之石

4.2 先行期刊:借巢引凤

4.3 研究会刊:学术家园

4.4 同类期刊:共同繁荣

第5章 科学学在大学

5.1 科学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5.2 大学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5.3 大学科学学研究机构与合作网络

第6章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

6.1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历程

6.2 中国科学计量学主要成就

6.3 中国利学计量学的国际交流

第7章 科学学的国际交流

7.1 访苏见闻:新两伯利亚“利学城”

7.2 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从世界看中国

7.3 从普赖斯到鲁索:影响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国际交往纪事

7.4 我同三位欧洲科学学家的交往

7.5 国际科技园区的管窥

7.6 IASP第17届科技园世界大会

附录A 国内科学学研究机构介绍

附录B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大事记

附录C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历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参考文献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6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1.3 简述研究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基本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生产效率的定义

2.2 提高生产效率的研究内容及相关理论发展历程

2.2.1 提高生产效率的研究内容

2.2.2 提高生产效率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国内文献综述

2.3.2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锻造生产效率现状分析及提高生产效率必要性

3.1 国内外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情况现状分析

3.1.1 国内曲轴锻造生产现状

3.1.2 国外曲轴锻造生产现状

3.2 TR公司概况及锻造发展情况

3.2.1 TR公司概况

3.2.2 TR公司锻造业务发展历史

3.2.3 TR公司锻造生产现状分析

3.3 提高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必要性分析

3.3.1 我国经济发展为重型汽车营造良好环境

3.3.2 强动力柴油发动机对曲轴毛坯锻造要求逐渐增高

3.3.3 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第4章 影响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因素分析

4.1 工艺流程的设计对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4.1.1 传统曲轴毛坯锻造工艺分析

4.1.2 先进曲轴毛坯锻造工艺分析

4.2 成型设备选型对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4.3 设备布局对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4.4 管理理念对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第5章 提高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方法分析

5.1 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案提高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

5.1.1 提高曲轴毛坯锻造的材料利用率

5.1.2 选择合理的曲轴毛坯锻造关键成型设备

5.1.3 对曲轴毛坯锻造生产线设备进行合理布局

5.2 施行精益生产提高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

5.2.1 加强工业工程意识在曲轴毛坯锻造过程中的应用

5.2.2 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在曲轴毛坯锻造过程中的应用

5.2.3 为曲轴毛坯锻造生产线建立全员生产维修制度

5.2.4 曲轴毛坯锻造生产现场施行现场管理5S方法

第6章 TR公司提高锻造生产效率的研究和应用实例

6.1 研究对象介绍及提升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实施过程

6.1.1 研究对象16000T电动螺旋压力机生产线概况

6.1.2 研究对象主要锻造设备及生产线平面布局介绍

6.1.3 提升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实施过程

6.2 WD615曲轴毛坯锻造生产效率提高成果财务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7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8-10

插图索引 10-11

附表索引 11-12

第1章 绪论 12-17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13

1.2 文献回顾 13-16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15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 15-16

1.3 研究方法、内容和基本框架 16-17

第2章 债务危机影响出口贸易的一般理论 17-19

2.1 价格效应 17

2.2 收入效应 17-18

2.3 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18-19

第3章 欧债危机对湖南省出口贸易影响的现实分析 19-24

3.1 对出口总量的影响 19-20

3.2 对出口方式的影响 20-21

3.3 对出口市场的影响 21-22

3.4 对出口产品的影响 22-24

第4章 欧债危机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 24-33

4.1 模型的构建 24-25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5-26

4.3 实证检验 26-33

4.3.1 各经济变量的对数走势图 27

4.3.2 平稳性检验 27-28

4.3.3 向量自回归模型 28-30

4.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30-31

4.3.5 脉冲响应函数 31-32

4.3.6 方差分解 32-33

第5章 政策建议 33-36

5.1 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制度改革 33-34

5.2 外贸相关企业须加强对汇率风险的预防 34

5.3 积极促进出口产业升级 34

5.4 制定合理的出口发展战略 34-36

结论 36-38

参考文献 38-41

致谢 41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8

题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条件

2.1.3 土壤条件

2.1.4 气候条件

2.1.5 植被分布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19

科技政策发展与科技法制建设

科技政策是政府围绕国家发展目标,配置科技资源的主要方针、规划和集中措施。科技立法则是把国家发展科技的重大方针政策,加以法制化。科技政策是科技立法的基础,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受法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本书主要阐述了科技立法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对科技进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并结合科技立法与执法监督实践进行了理性探讨。

目录:

第一部分 科技立法工作回顾与思考

中国科技立法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科技立法五年规划”设想的几点说明

基于技术学习与知识整合关于科技立法五年规划问题

关于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法律地位的几点思考

知识经济与科技法制建设

抓紧制定科技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机制提供保障

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关于专利法修订过程中需要探讨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我国专利制度中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

重视全国人大代表议案进一步加强科技立法和法制监督工作

科技立法在我国立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外观设计“实用艺术产品”应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

美国开展“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运行机制问题

我国基因保护和生物安全立法基本情况

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日本防灾法律执法体系对我国防灾执法工作的启示

九届全国人大科技立法工作回顾与思考

关于制定促进和规范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关法律的

几点思考

关于制定十届人大科技立法规划的思考

对制定风险投资法律法规的几点思考

意大利、德国的灾害紧急救援管理及运行机制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于有限合伙制在风险投资中重要作用的探讨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机制要靠法律保障

——对法国和荷兰科技法律制度考察的启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法制化是推动我国原始创新的重要保障

第二部分 科技政策研究

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作用

——从日本科学史得到的启示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初探

科研管理中的决策目标与多维性思维

日本的科技政策

我国NSFC与各国科学基金组织之比较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及建议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学技术大发展

中国科技成果与产权保护

中国R&D投入趋势研究

参加瑞典国际会议情况汇报

我国开展无形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及评估工作状况

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在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新指标的建议

第三部分 科技人才和教育

关于实现科技队伍结构优化的运行机制问题

人才流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科技人才流动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对科学界伦理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积极稳妥地发挥高等教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

第四部分 科技体制改革

浅谈民主管理与决策科学

科学哲学的指导作用与科技体制改革

所长负责制与民主化建设

技术开发型研究所引入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产权界定和保护的一点思考

新的机制就要有新的创造力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启示

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附录

关于《技术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书面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关于跟踪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20

摘要 8-9

ABSTRACT 9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课题背景 10-11

1.2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发展、应用现状 11-15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16

第二章 在线分析基础数据 16-31

2.1 在线数据与离线数据 16-17

2.2 在线数据的构成与构建过程 17-19

2.3 状态估计 19-24

2.3.1 状态估计功能 19-20

2.3.2 网络拓扑分析 20-21

2.3.3 量测系统分析 21

2.3.4 量测预校验 21-22

2.3.5 状态估计计算 22-23

2.3.6 不良数据检测及辨识 23-24

2.3.7 参数估计 24

2.4 在线数据整合 24-31

2.4.1 整合目标 25

2.4.2 整合难点 25-26

2.4.3 方案建立 26-27

2.4.4 基本技术 27

2.4.5 在线数据整合方案 27-31

第三章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技术 31-53

3.1 在线静态安全分析 31-34

3.1.1 基本概念 31

3.1.2 关键参数 31

3.1.3 核心算法 31-33

3.1.4 核心指标 33-34

3.2 在线静态稳定分析 34-35

3.2.1 基本概念 34

3.2.2 关键参数 34

3.2.3 核心算法 34-35

3.2.4 核心指标 35

3.3 在线短路电流分析 35-39

3.3.1 基本概念 35

3.3.2 关键参数 35

3.3.3 核心算法 35-39

3.3.4 核心指标 39

3.4 在线小干扰分析 39-43

3.4.1 基本概念 39-40

3.4.2 关键参数 40

3.4.3 核心算法 40-42

3.4.4 核心指标 42-43

3.5 在线电压稳定分析 43-46

3.5.1 基本概念 43

3.5.2 关键参数 43-44

3.5.3 核心算法 44-45

3.5.4 核心指标 45-46

3.6 在线暂态稳定分析 46-50

3.6.1 基本概念 46

3.6.2 关键参数 46-47

3.6.3 核心算法 47-50

3.6.4 核心指标 50

3.7 在线稳定裕度评估 50-53

3.7.1 基本概念 50-51

3.7.2 关键参数 51

3.7.3 核心算法 51-52

3.7.4 核心指标 52-53

第四章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系统 53-60

4.1 系统总体情况及架构 53-55

4.2 模块功能 55-60

4.2.1 数据整合 55

4.2.2 静态安全分析 55-56

4.2.3 暂态稳定分析 56

4.2.4 电压稳定分析 56-57

4.2.5 小扰动稳定分析 57-58

4.2.6 短路电流分析 58

4.2.7 稳定裕度评估 58-60

第五章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应用实例 60-69

5.1 同塔双回线路掉闸应用实例 60-64

5.1.1 事故前运行方式 60-61

5.1.2 事故发生及事故处理过程 61

5.1.3 事故后分析计算及结论 61-64

5.2 500kV主变掉闸应用实例 64-69

5.2.1 事故前运行方式 64-65

5.2.2 事故发生及事故处理过程 65

5.2.3 事故后分析计算及结论 65-69

第六章 总结 69-71

6.1 总结 69-70

6.2 应用效益 70-71

参考文献 71-75

致谢 75-76

附表 76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21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第 2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体系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循环发展理论界定

2.1.2 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原则

2.2 低碳经济理论

2.2.1 低碳经济的界定

2.2.2 低碳经济的特征

2.3 环境会计理论

2.3.1 环境会计的概念

2.3.2 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2.4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2.4.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定

2.4.2 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2.5 环境会计体系相关理论关系

第 3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框架体系

3.1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确认

3.1.1 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3.1.2 环境会计确认的对象

3.1.3 环境会计确认的条件

3.2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计量

3.2.1 环境会计计量的模式

3.2.2 环境会计计量的方法

3.3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记录

3.3.1 环境会计要素

3.3.2 环境会计核算的账户设置

3.4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报告

3.4.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3.4.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第 4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面临的问题

4.1 企业缺乏环境会计理念

4.2 尚未出台环境会计法规准则体系

4.3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4.4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监管与披露弊端

4.5 环境会计人才缺失

第 5 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保障环境会计的对策

5.1 增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理论指导与环保意识

5.2 尽快出台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5.3 借鉴成熟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5.4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

5.5 积极培养高素质环境会计人员

第 6 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2024论文提纲范文 篇22

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