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按照风俗习惯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吃月饼表示全家团圆的意思。
今年的八月十五妈妈带着我去商场购买一些节日的商品一进大门哇!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了人们都怀着喜悦的心情争先恐后地采购者所需的节日礼品。货架上包装成五颜六色的月饼最引人注目它们在绚丽多彩的灯光照耀下仿佛在对我打招呼并且说:“快把我们带回家一起过节吧!” 到了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提着灯笼来到小区的花园玩在这里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眼花缭乱。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一只小鸟的灯笼它的头和脚会一上一下一前一后的活动翅膀忽闪忽闪的拍着好像要飞起来似的。我觉得灯笼太神奇了怎样才能做出来呢?带着问题回家请教了爸爸爸爸告诉我灯笼里面放着小机关是用来控制小鸟的只要你通了电它就会动了。想不到小小的灯笼居然还藏着学问呢!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多动脑筋做出更好玩、更先进的灯笼来!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三年级十三班 倪雍竣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吟诵起李白的这首诗,我便想起去年中秋节的情景。
那天晚上,月亮格外明亮,星星们害羞地躲了起来,只有几颗勇敢的大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月亮上的嫦娥姐姐看着我,好像在说:“小弟弟,你们多幸福呀,我可孤单啦。欢迎你能来月宫做客,我做南瓜饼给你吃……”
嫦娥姐姐是那样孤单,可是我家乡的人们都在欢天喜地地庆祝中秋节呢。
奶奶搬出了一张小圆桌,桌子上摆的东西都是我爱吃的。你看,有红彤彤的大苹果,黄澄澄的香蕉,紫得发亮的葡萄,圆圆的月饼……
我最爱吃月饼了,刚要伸手去拿,爷爷笑眯眯地对我说:“别急,等敬完了月亮再吃。”为什么要敬月亮呢?姑姑告诉我这是为了祝福家家户户都能团团圆圆,爸爸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小表妹在一旁开心地跳起了拉丁舞。
月亮越升越高,鞭炮声响个不停,夜空中的烟花是那么灿烂美丽,像小朋友的笑脸一样。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中秋联欢晚会,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
这样的中秋节真令人难忘啊!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又被称为月夕,月节,传统风俗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
为什么要有这个中秋节呢?因为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是嫦娥奔月,后羿常在月下摆酒席,而嫦娥奔月的那天正是八月十五,所以,这天又被称为中秋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中秋节还有许多歇后语,例如: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我家的中秋节有许多人陪我,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家的中秋节买了70块月饼,还买了老鼎峰橄榄油月饼。我爱中秋节,我爱我家的中秋节。
小时候在一个小县城中长大,总盼着过节。中秋节是家乡最重视的节日之一。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
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宁静的心境,一种深深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圆圆的葡萄......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着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空气中弥漫的思念的味道,像淡淡的月光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深渗入人的心里,悠远绵长。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田野。这时,遍野是金灿灿的稻子,微风吹过,稻海中荡起金色的波浪,一阵阵稻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花也开了,人们都争先去观赏。秋天的花儿没有春天的艳丽夺目,也没有夏天的繁华气象,秋天的花儿有一种雅致的节制,恰到好处。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果实。金色的阳光洒在奶奶家院子里,映红了那枣树上的“玛瑙”。那一串串的大红枣红得夺目,给中秋节平添了几分喜庆。果园里,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梨,紫莹莹的葡萄,到处充满着丰收甘甜的气息。
故乡的中秋节啊,是我记忆深处最甜美的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转眼间,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中秋佳节,我回到了姥姥姥爷家,和他们一起过中秋节。下面,就让我来讲讲发生在中秋节的几件趣事吧!
NO.1吃月饼
“吃月饼喽!”随着我的呐喊,一盘盘可爱的“月饼宝宝”也被我“请”上了桌子。看着一个个可爱的月饼宝宝,各个完整无缺,油光满面,我都不忍心吃它们了。突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想法:“为何不顺水推舟”,举行一个吃月饼大赛呢?这个想法立即获得了全家的赞同,于是“第一届家庭吃月饼大赛”正式开始。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我喜欢吃的豆沙馅的月饼,一口就咬出了一个月牙儿。嗯,姥姥家的月饼真不错,个大皮薄,馅多。真好吃,再看看爸爸妈妈的月饼,还没吃掉一半,而我的已经进肚了。这次吃月饼大赛我大获全胜,真开心!
NO.2赏月
俗话说:“无月不中秋”没有月亮怎么过中秋呢?我盼呀盼,太阳公公终于落山了,月亮姐姐慢慢的升起来了,她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中好似一个白色的玉盘,洒下千万缕银色的光辉,又好似一层白色的冰霜。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我们,为中秋佳节增添了无限的欢乐。
NO.3获佳奖
赏完月,回到屋里,登录自己的QQ,舒老师又给我报来喜讯。原来我参加作文网的“暑期征文大赛”获得了优胜奖。奖品是荣誉证书和一组文具套装。这个好消息为中秋佳节又增添了喜气。
“趣事年年有,中秋特别多”。今年的中秋节我过的格外开心,快乐。
五年级:张志垚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温馨的日子。。。。。。
那一天晚上一个大圆盘高高挂在天空上,引起了无数诗人的感叹。诗人苏轼就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月亮来寄托自己对自己弟弟的思念。李白也曾发出共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现出自己当时对故乡的思念。。。。。。从这些不难看出月亮是人们寄托相思的的东西,即使相隔千里的的人见不到彼此只要心里有彼此还是可以一起看同一轮明月。。。。。。
所以中秋节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因为时间不回老家的我们和爸爸妈妈,只要一到中秋节我们就一定会回家看爷爷奶奶。在我们这儿,已临近中秋节大家都会跑去买月饼。月饼有很多种,比如有火腿的,这种月饼吃起来非常香,当然买起来也特别贵是别的大小一样的月饼的价钱的几倍。火腿月饼外面是黄色的皮里面是被黄色比包裹着的鲜红色的火腿,这种月饼可所谓色香味俱全,不仅看起来好看吃起来还特别香。还有水果的,这种月饼外面是黄色的但是里面是有不同水果味组成的,所以它的颜色就有很多种,月饼的样子像一朵花,中间印着一个“吉”字,周围还有一些花纹。还有很多很多种月饼不止是这两种比如还有:豆沙味的豆沙月饼、有咸蛋黄味的月饼,有哈密瓜味的月饼。。。。。。当然我们云南最有名的月饼还是云南酥皮火腿月饼。
中秋节的月亮是圆圆的,像一个大圆盘。每到中秋节到来的时候,就搬一张桌子出来,上面放着一些食品和月饼。我喜欢家乡的中秋节。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丹凤镇丹凤小学
三(3)班曾子凡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我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外婆家过中秋节,我一到外婆家就高兴坏了,哇,我好久没见面的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在一起说呀、笑呀、唱呀、跳呀,玩的可开心啦!
不知不觉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我们高兴的品尝着婆婆给我们做的满桌丰盛的晚餐,这时,外婆给我们端来了一大盘又圆又大的月饼,我一看见月饼就口水直流,于是,我们几个小朋友就拍不急待的开始品尝起了月饼,“哇,今年的月饼真好吃呀!婆婆,你也来一块吧!”我拿起一块月饼给外婆,外婆接过月饼说:“谢谢你!好吃就吃个够吧!”
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带我到院子里赏月,等了好久月亮才从云层里慢慢的出来,我看到月亮就想起了一首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传说,可怜的嫦娥在月亮上只有玉兔陪伴她,非常孤单,此时此刻,她一定非常思念家乡,要是我能长出一双翅膀飞上月亮和嫦娥姐姐说说话该多好呀!听老人说:“你只要对中秋之夜的月亮许个愿,愿望就可以实现。”于是,我便闭上眼睛对着天上的月亮许了个愿:愿天下的人都天天快乐、天天幸福,愿所有的人都能团圆。
我希望我的愿望能尽快实现,我希望明年中秋之夜的月亮更圆更亮!
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但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从古至今留给我们世人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象征着我们家家户户团圆美好。想起中秋节那会儿,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因为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我们一家回到了乡下,爸爸妈妈、妹妹、爷爷奶奶都齐聚在一起,一家6口人围坐在圆桌前,谈笑风声、其乐融融的啃着味道不一的小月饼,一起共赏月圆,真是一幅家好月圆的景象。当爷爷说起今天的月亮特别圆,像一个水晶大圆盘挂在高空中时。
我的脑海突然闪现出一首诗:《水调歌头》。然后我就故作诗人般的腔调,双手放在背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千里共婵娟。刚朗诵完,爷爷奶奶就拍手叫好,虽然他们不懂我说的什么意思,但是,还是对我赞不绝口。这时,妹妹也不甘落后,为我们大家表演了一段拉丁舞蹈,我们一家人融入在天伦之乐中。吃过月饼后,妈妈带着我们走到屋外的空地上,爸爸抱着烟花走到空地中央,准备把我们欢度中秋节的快乐与天空一起分享。
“砰!砰!砰!”烟火迅速的飞向天空,漂亮极了。有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有的像一条高大威武的巨龙,有的像一丝丝色彩斑斓的彩带,还有的像流星一掠而过。我和妹妹兴奋得蹦来蹦去,高兴得合不拢嘴,喊道:“啊!太漂亮了。。。”
然后,在一旁的妈妈,用手机拍下了天空中每一朵花绽放的瞬间。中秋节让我们感觉的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更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凝聚力,一种家的温暖。一个美好的中秋节,一个团圆的大家庭,就在快乐声中结束了美好的一天。
作者:莜蝶忆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诗人吟诵,被人们拜舞.人们一直对月亮充满幻想.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语乐融融。中秋之夜是个祥和,美好的夜晚,家家欢聚一堂,坐在月光下吃月饼,该是多么舒服呀!
去年的中秋节我是在我奶奶家过的,那一天,亲人们都来了,还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最热闹,我们一家欢聚一堂,坐在阳台里等待月亮仙子的出现,可是等了半天,连月亮的影儿都没见着.我有些灰心丧气,抓起一个月饼吃起来,我心里有些纳闷:为什么中秋节就要吃月饼呢?我就去问乃奶奶,奶奶告诉我,在元朝的时候,君主怕子民造反,就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这十家还要供养一个蒙古奴隶主的爪牙,这些爪牙横行霸道,人民叫苦连天,一位正义的大臣看不下去,就在中秋月下,给月饼里塞进许多写着"爱国正义,推翻王朝,一起连手,还我河山"的字条,把这些月饼送到人们家里.人们看到字条,就有了动力,最终,推翻了腐败的元朝.往后,就有了中秋佳节吃月饼的习俗.听完奶奶讲的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突然,弟弟叫了一声;"快看,月亮升起来了!"我们望着那皎洁的月亮,眼圈都红了,想到了那些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归家的人.这时,奶奶从冰箱里拿出几大盘月饼和许多好吃的,摆放在月亮的下面,听说这叫做供奉月亮.奶奶在烧香敬纸,我看着头顶上的月亮,她越来越亮,仿佛正对着我们笑呢.这个晚上,奶奶家的笑声一直到十二点才结束.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家乡的中秋更是热闹.我喜欢中秋节,明月皎皎,寄托着我们的思念.每当我看到月饼,就会想起亲情味浓的中秋来,吃到月饼,就会想起那民风独特的家乡......
9月15日,我们一家带着礼物骑车去乡下爷爷奶奶家欢度中秋节。
早上吃过早饭,上车的时候,就差妈妈一人没来。我想:妈妈干什么呢?现在还没来?我刚想到这,只见妈妈拿着一根棍子赶来了。我问妈妈拿一根棍子干嘛,妈妈说:“吓狗子。”
我这才知道,最近爷爷家附近的一座桥那儿有两只狗,看到人来就直叫,妈妈害怕,就先准备一根打狗棍。
到了那,只见狗们全都被链子拴住了,妈妈就把棍子给扔了。
到了爷爷奶奶家,只见院子地上铺满了黄豆荚子,我们一边走,一边把黄豆踩出来,真好玩。
院子后面茅厕旁是养小兔子的地方,可是没有小兔子了,奶奶告诉我,小兔子前两天死了。小兔子是妈妈20xx年4月份买给我的,因为它越长越大,家里没地方养它了,20xx年的年底我们只好把它送来请奶奶照顾它。算起来也有4年时间了,妈妈说4年对小兔子来说算是高寿了。
中午,爸爸妈妈帮着奶奶弄了一桌丰盛的菜。我们全家和老太、爷爷、奶奶一起围坐在圆桌周围,边吃边谈谈最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吃过饭,爸爸妈妈拿出准备好的给老太和爷爷奶奶的过节费,让我来给他们,看着爷爷他们乐得合不拢嘴的样子,我心里也很高兴。休息了一会儿后,爸爸又帮奶奶剪她那厚厚的脚趾甲。从爸爸妈妈的言行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孝顺,孝顺不光是给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也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孝顺。我要向他们学习。
要回家了,我见妈妈没拿棍子,就好奇地问:“妈妈,你怎么没拿棍子呢?”妈妈笑着说:“小狗不是被链子拴住了嘛。”
这就是我家乡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观赏着又大又圆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挂在幕布一样的天空,像一个大玉盘。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让人以为月亮真的掉进了水里。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维中情不自经的冒出几个小问号。为什么在中秋节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们早早便在庭院前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我们才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我们的天堂。
而吃东西就有些讲究的,长辈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妈妈告诉我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这时已经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我们在庭院中吃柚子,妈妈一边剥着柚子一边说:“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在这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不仅仅会吃月饼、赏月亮,还懂得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就例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我的家乡在福州,福州是有福之州。这里有好多好多的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及国庆节等节日。但我要写的是中秋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我爱中秋节,因为每年的中秋节全家围在一起吃月饼,玩游戏,那暖暖的气氛好极了。
尤其是去年的中秋节,我们邀请了外公一家来我们家“博饼”,所谓的“博饼”就是6个骰子甩到越多的“4”越好。游戏开始了!骰子甩到第二圈的时候,我甩到了2个“4”,我激动的都爬到桌子上了;甩到第三圈的时候,爷爷甩到了3个“4”,我激动得都跳起来了;甩到第十圈的时候,外公终于甩到“状元”了。大家都高兴极了,纷纷拿到了小礼物,欢欢喜喜地回家了。我盼望今年的中秋节快点到来,到时我们会来一场更精彩的游戏!
小时候在一个小县城中长大,总盼着过节。中秋节是家乡最重视的节日之一。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
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宁静的心境,一种深深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圆圆的苹果,圆圆的葡萄。。。。。。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着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正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空气中弥漫的思念的味道,像淡淡的月光一样悄无声息地深深渗入人的心里,悠远绵长。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田野。这时,遍野是金灿灿的稻子,微风吹过,稻海中荡起金色的波浪,一阵阵稻香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花也开了,人们都争先去观赏。秋天的花儿没有春天的艳丽夺目,也没有夏天的繁华气象,秋天的花儿有一种雅致的节制,恰到好处。
我喜欢故乡中秋的果实。金色的阳光洒在奶奶家院子里,映红了那枣树上的“玛瑙”。那一串串的大红枣红得夺目,给中秋节平添了几分喜庆。果园里,还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橙橙的梨,紫莹莹的葡萄,到处充满着丰收甘甜的气息。
故乡的中秋节啊,是我记忆深处最甜美的梦!
六岁那年我们全家回外婆家过中秋节的情景,至今令我难忘。
我们乘坐火车回家。一路上我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了车站,外公外婆早早地在车站等候了,我连蹦带跳地扑进了外婆的怀抱,外婆对我问寒问暖。回到家,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有玉米凉粉、豆腐、豆花、扣肉……这都是家乡的特色菜。豆腐、凉粉还全是石磨磨的,自己制作的呢!我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比买的更香更好吃。
第二天是中秋节,我早早地起了床,大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一口大铁锅里煮着米和水,外婆用铁铲不停地铲着。外面更加热闹,两个叔叔围着石窝转,一人手上拿着一根木棒,一上一下地不停地打着石窝里面的米团。打一会儿两人又配和用木棍把米团挑起翻个面,又继续打,嘴里还有节奏地喊着:“嗨着!嗨着!”这真是一项体力活。
不一会儿,大米已经变成很粘的糍团,两个叔叔从石窝里提起一个“大团子”放到老奶奶的盆里。“好了!可以吃了!”我闻到了浓浓的香味,外婆说:“这叫打糍粑,是用糯米做的,每年中秋节我们都要吃糯米粑,是这里的传统。每一年的这一天从早上五点都要打到中午,因为有很多户人。”那两个“大力士”重复着刚才的动作,跟外婆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家的打好了。外婆给那两人一人捏了两个大团作为感谢。
回到家里,外婆很麻利地给每个碗里捏了三个糍团,浇上外婆亲手做的红糖、花生、黑芝麻,一大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我更是狼吞虎咽,在城里吃的月饼简直没法跟这糍团比,这是我吃过的最香最美味的佳肴,也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