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之夜,月亮显得格外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喜欢座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像征着合家团圆,几百年来我的家乡一直有这一传统风俗。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桌上的月饼各式各样,有豆沙月饼、水果月饼、火肉月饼……还放着各种糖果。月亮渐渐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圆月仿佛像一个大月饼,微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像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这时劳动了一天的奶奶开始为我们讲起了“吴刚划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许多神话故事。听听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圆月,我觉得自己也仿佛进入了角色。这时在一边喝着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话茬,他用手指着圆月说:“你看,月中的吴刚正在砍桂花树呢?”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地在砍一棵树呢。爸爸又喝了一口茶,笑容可掬地说:“吴刚砍了一年,才从桂花树砍下一片叶子,从天上掉到人间就变成了金叶子,这一片金叶子会掉在人间最勤劳的人家门口,这家人便会富起来,所以,你长大了要勤劳,勤劳就是财富。”听着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进入了想像之中,我仿佛看到那桂花叶子正在飘飘悠悠地从天上飘下来,正巧落在我家的门口……
沙、沙、沙……起风了,旁边的树木起伏不停,我仿佛像童话中的小仙子在梦中游荡……王树军老师荐评:中秋赏月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小作者以这一传统风俗为线索,完整地记载了一家人赏月时的欢乐场面,赞扬了勤劳致富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月亮显得格外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喜欢座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像征着合家团圆,几百年来我的家乡一直有这一传统风俗。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桌上的月饼各式各样,有豆沙月饼、水果月饼、火肉月饼……还放着各种糖果。月亮渐渐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圆月仿佛像一个大月饼,微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像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这时劳动了一天的奶奶开始为我们讲起了“吴刚划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许多神话故事。听听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圆月,我觉得自己也仿佛进入了角色。这时在一边喝着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话茬,他用手指着圆月说:“你看,月中的吴刚正在砍桂花树呢?”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地在砍一棵树呢。爸爸又喝了一口茶,笑容可掬地说:“吴刚砍了一年,才从桂花树砍下一片叶子,从天上掉到人间就变成了金叶子,这一片金叶子会掉在人间最勤劳的人家门口,这家人便会富起来,所以,你长大了要勤劳,勤劳就是财富。”听着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进入了想像之中,我仿佛看到那桂花叶子正在飘飘悠悠地从天上飘下来,正巧落在我家的门口……沙、沙、沙……起风了,旁边的树木起伏不停,我仿佛像童话中的小仙子在梦中游荡……王树军老师荐评:中秋赏月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小作者以这一传统风俗为线索,完整地记载了一家人赏月时的欢乐场面,赞扬了勤劳致富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备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得以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就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我和妈妈回奶奶家过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银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郎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2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中国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到了,可还是那样的冷清,也许是秋天到了,但秋天有这么悲凉吗?可刘禹锡不是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不知道怎么,这几天的心中总是破不宁静。出去走走,还是不能融化我心中的那些事。昨天和朋友出去,外边刮着风,凉飕飕的,我特意的添加了衣服,但还是当不住那阴凉的寒冷。在路上我没说话,抬头看月亮可怎么也找不到它,只有鬼般的声音(风的声音)。月亮早以被那些乌云盖得严严实,怎么也看不清。要知道明天就是中秋啊!
不只是在现在有这种感觉,在学校的时候觉得比现在还愈加强烈。就说前几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我们班里的同学大多数都在细细的构思。只是大多数同学在细细的构思,不是全部。
在写文章之前我老师还特别的说要写自己亲身感受的事,从一件小事说起,不要写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我听到这句话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难道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不能感动人了吗?我想像母亲朋友那些感动的事情,很多都是老掉牙的故事,不免就是在你冷的时候,母亲给你一件衣服,朋友给你一句问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家人给你安慰,朋友给你安慰罢了。难道这些故事不能感动我们吗。可我记得这些故事,让我们流下了多少眼泪。
几天之后,作文被老师评出来了。他把他所谓优秀的作文给我们朗读,可是他知道我们在讲台下干什么么。记得一位学生说;“嗯!这篇作文我好像在那看过”。也许是老师不知道是抄的,可几篇之后无不与第一篇雷同。我还记得老师经常在我们面前说,我有多少年的教学经验,怎么怎么光彩过。可这几篇小小的文章就把他弄迷了吗。也不知道他让我们举一反三,也学习他们。
我想所谓的文章,不再那些文句有多么华丽,那只是外衣。我们要通过外边看本质,不是吗?一段多么古老的故事一样能够让我们再次的流下默默的眼泪,就想那千古名句,经过时间的磨练后的才是经典。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