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及来历(热门三篇)

中秋节的习俗及来历(精选3篇)

中秋节的习俗及来历 篇1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有此名。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还有一种说法,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__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自20__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中秋节的习俗及来历 篇2

中秋节有非常多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其中就有: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灯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异族统治的节日,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古時,按习惯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阳,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谓“祭日祭月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但在六朝以前,中秋不为人们所重視,到了唐代,才逐渐被人們重视,因为皇宮里傳出了一个有关唐明皇八月十五游月宮的传說。据《唐逸史》記载:

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卫森严,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闻仙声陣陣,清丽奇絕,宛转动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這便是历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唐代就有了。《洛中見闻》中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极美。他听說新科尽是在曲江开宴,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他们,這是有关月饼初见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已有“荷叶”,“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苏东坡曾称赞月饼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酥油,飴是飴糖。

到了明朝,祭月之风甚行。明世宗还派官員大兴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园。这是皇宮朝廷专门祭月的地方。皇帝每三年必亲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百官主祭。同時,中秋还在大內禁宮中举行祭月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及来历 篇3

早就听说福建人喜欢吃鸭子,中秋时节也正是鸭子成熟的时节,所以在这天,福建人喜欢用用槟榔芋来烧鸭子,取名叫做槟榔芋烧鸭。

在山西,人们会在这天邀请女婿回家,然后一起吃月饼,也叫做团圆饼,晚上也会让女婿守夜,寓意着一家人和和美美。

上海人,因为中秋时节,也正是桂花开的季节,所以上海人喜欢用桂花雕酒,然后在中秋节的时候,与亲朋好友一起品桂花酒。

在江苏,中秋节的时候,人们喜欢吃桂花鸭。所谓桂花鸭,正是用桂花腌制而成的鸭子。

在浙江,中秋节会吃莼菜鲈鱼烩,因为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美好的典故呢,这里的莼菜所代表的就是思念家乡的意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