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不可错过的十大传统美食(精选7篇)
1、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做桂花糕。古诗有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不知道大家小的时候是不是也俯首在爷爷奶奶的腿上,听着志怪鬼狐的故事,看着明亮的月亮,吃着酥软可口的桂花糕呢?
2、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3、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小吃之一,据说始于唐朝,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7、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8、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9、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过今年的大闸蟹一定够贵,不妨吃点别的。
10、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1、餐前不喝酒饮料,合理喝酒控食量
节日少不了喝酒助兴,良多人老是习气在餐前先纵情饮上一杯酒,不克不及喝酒的孩子和密斯,也会喝各类甜饮料。空肚喝酒不单轻易醉,并且轻易损伤胃黏膜;碳酸饮料不只养分价值极低,还会阻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接收。
建议开席时,先不要畅饮,等进食一半时再饮也不迟。喝酒要恰当、适度,选用红葡萄酒和黄酒等。餐桌上的食物曾经很丰厚了,不如把重心放在食物的质量而不是数目上。
2、零食搭配合理,可别放开吃
针对三餐油腻食品较多,故零食应以开胃、理气、消胀、降火、祛燥为主,如饭后吃点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少吃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等。话梅、山楂片、薄荷片等应以品尝为主。
节日期间,家中常备有各式瓜子、花生、坚果、核桃、糖果等等,招待来访的客人或自己享用。大家边聊边吃,不知不觉就嗑了一桌瓜子壳了。其实,瓜子、花生等含油脂高,而且过多食用会使人口干舌燥,糖果类又含有很多糖份,都不适宜多吃。因此,虽然零食很诱人,食用起来要有所节制,千万别借着节日的借口放开怀猛吃。
3、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均衡的饮食强调要有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动植物蛋白、蔬菜类、菌藻类的合理比例为1∶1∶1,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多样化,又能满足口味的需求。
此外,吃得油腻不消化时,可以吃一些泡菜、酸菜、酱豆腐等发酵食品。发酵食物中的那些“有益微生物”会让食物发生奇妙的变化。发酵后的馒头、花卷、面包、发糕就比大饼、面条等没发酵的食品营养更丰富。另外,发酵的面食热量较低,是减肥人士的首选健康食品,但糖尿病患者不要选择发酵面食。
中秋节如何养生中秋节健康饮食中秋节饮食原则
4、荤菜多选鱼虾禽,烹饪办法应清新
荤菜应多选用脂肪含量少的鱼、虾、禽肉,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海鱼和鹅肉等。应点一些调味较为清新的菜肴,如清蒸、凉拌、白灼、烘烤、清炖做法的菜。选择一些辣味、咸味较淡,光彩清新宜人的菜肴,尽量坚持食物自身的养分和风味。
应该减少油脂的过度摄入,多用蒸、煮、炖、卤等方法制做菜品;节日饮食还要注意不要太咸。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如话梅、薯片、火腿等),食盐的摄入量也会随着增多,血液中的钠含量就会更高,这不利于健康。
5、海鲜美味不能多吃
中秋前后,正是海鲜渔货出产丰富的时期,海鲜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让人忍不住多吃几顿。特别是在中秋佳节,全家团聚之时更少不了一桌子的海鲜大餐,此时饭桌上肯定有很多美味的海鲜,但专家表示说,海鲜虽美味,但不能多吃。
在吃海鲜时不宜畅饮啤酒,这样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吃海鲜时喝浓茶也不太妥,因为茶中含有鞣酸,易跟虾、蟹中的蛋白质起作用,凝固成块状物,影响消化。
6、饮食要有度,忌暴饮暴食
节日总是最热闹的时候,你夹一筷,我添一勺,再加上菜肴丰盛、味道香美,想要控制到八成饱都难。连接吃上几餐,难免会让肠胃超负荷运转,造成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等,严重者会诱发急性胃肠炎、胃出血。
如果出现腹痛,尤其是上腹与左上腹剧烈疼痛,并扩散到背部与胸部,在数小时后达到顶峰,就要当心是不是急性胰腺炎犯了。
中秋节如何养生中秋节健康饮食中秋节饮食原则
7、满桌好菜有主食,粗粮豆类也参加
良多人外出就餐习气只吃菜,不吃饭。其实空肚食用很多富含卵白质而缺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只抵消化晦气,个中的卵白质还会被糜费,并发生废料,也不契合均衡炊事、合理养分的观念。从养分和安康角度来说,餐间无妨上一碗米饭,或许一碗面或一碗粥。
主食也可换成用粗粮和豆类制造的各类小点心和粥类,如紫米粥、木樨红豆粥、糯玉米等。它们可以供应丰厚的炊事纤维,还能延缓血糖的上升,削减脂肪的接收。
8、控制吃月饼的量,吃月饼配热茶或白开水
在吃月饼时应该注意控制吃月饼的量。建议月饼应与家人分享,切得越小块越好,想要减肥的朋友吃8分之1或4分之1个月饼应景即可。不少人在吃月饼的时候都喜欢搭配酒类或是汽水,这样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建议搭配饮料则以开水、无糖或代糖饮料为首选。
品尝月饼泡一杯热茶或备一杯白开水,可帮助去油腻,同时由于茶所含热量低,相较于可乐、咖啡等饮料就更为合适。中医认为月饼甘甜油腻,遇热则“化”(消化),遇冷则“凝”(积滞),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9、中秋烧烤多,注意才不怕长胖
另外很多朋友都会在中秋一家人或者相约好友去烧烤。烧烤就很难避免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怎样吃才能不长胖呢?在参加烤肉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饮食过量。建议可以肉串混合串入。
1、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月饼
2、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鸭肉
5、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4、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5、南瓜
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β-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6、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1、餐前不喝酒饮料,合理喝酒控食量。中秋节少不了喝酒助兴,良多人老是习气在餐前先纵情饮上一杯酒,不克不及喝酒的孩子和密斯,也会喝各类甜饮料。空肚喝酒不单轻易醉,并且轻易损伤胃黏膜;碳酸饮料不只养分价值极低,还会阻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接收;
2、零食搭配合理,可别放开吃。针对三餐油腻食品较多,故零食应以开胃、理气、消胀、降火、祛燥为主,少吃花生、瓜子、糖果、巧克力等。话梅、山楂片、薄荷片应以品尝为主;
3、衡膳食,合理搭配。均衡的饮食强调要有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动植物蛋白、蔬菜类、菌藻类的合理比例为1∶1∶1,这样既保证了食物的多样化,又能满足口味的需求。
1、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2、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3、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在不少地方民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剥芋而食之,倒还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
4、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