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饮食文化(精选6篇)
对于南京人而言,不得不吃的东西还有鸭子。中秋节吃鸭子,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元人。但当时统治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元人统治。从时令来说,每年中秋前后,盐水鸭色味,这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鸭肉会带有桂花的香气,所以美名曰“桂花鸭”。在《白门食谱》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着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秋天也是盛产螃蟹的季节,是很多喜爱海鲜的饕客尝鲜的好时机。早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便成为了充场的主角,《酌中志》一书中写道:“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当时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行。螃蟹性冷,吃螃蟹趁热吃,并多沾些姜酒类食品,以去其寒。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中秋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引人入胜。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其根、茎、叶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以秋莼为多为好。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当年,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不由思恋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在得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辞官还乡。自此,莼菜便成了游子思乡的象征。从古至今,莼菜美味令很多游子学人魂牵梦萦。大文豪白居易也写过“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住江东”之句。至明万历年间,莼菜鲈鱼烩被列为贡品,上献朝廷。
在中国台湾,也流行在中秋节吃芋头。有俗语说:“吃米粉芋,有好头路”。取芋、路的谐音来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最适合秋季制作,因中秋那时鸭子已长大,肥瘦适宜。清理干净鸭子,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后以卤水调制,加以香料、食盐、糖色等,即可烹制成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
中秋节四川人除吃烟熏鸭外,还有吃麻饼、蜜饼的习惯。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相传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合肥人张德胜被朱元璋任为先锋,为了筹办干粮特制一种大“金钱饼”,叫麻饼,以饷水军,士气大振,击败元军。朱元璋闻讯后,称之为“得胜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