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吟诗助兴呢?于是,我提议玩“飞花令”的游戏。正好今天是中秋,就定“月”字为令吧!“飞花令”是一种古诗接龙游戏,以某个字为令,大家比赛,看谁说出含有这个字的古诗多,就算赢。爸爸十分高兴,因为他自恃熟读古诗,肯定能胜过我和老妈。我呢,因为从语文老师那里学过不少带有“月”字的古诗,也信心满满。只有妈妈愁眉苦脸。但是,少数服从多数,我们便开始了游戏。
比赛一开始,我便自告奋勇,先说出一句“小时不识月,唤作白玉盘”,爸爸立刻接了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下面轮到老妈了,她苦思冥想,好不容易想出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到了第二回合,妈妈实在想不起来古诗,说出一句民间小调“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经我和爸爸认定,这不属于古诗,于是妈妈被淘汰出局。
又经历了几个回会,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我肚中古诗已经所剩无几,便使出了大杀器《春江花月夜》。这首古诗可是十分的长,而且有十多句里都带有“月”字。爸爸真是了得,竟然对出了十几句都带有“月”字的古诗。最后,老爸搜肠刮肚,终于想出了一句相对冷门的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爸爸颇为得意,认为稳操胜券了。这时,我急中生智,胡诌了一句顺口溜“八月十五月儿圆,十六一过缺半边”,爸爸急了,说这两句实在不像古诗。我煞有介事地说,这是古代诗人“无名氏”所作,因为此人没留下姓名,所以称为“佚名”。嘿,老爸竟然信以为真了!
八月十五的月儿圆又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我与妈妈在阳台上边津津有味的品尝着香酥酥的月饼,边观赏着那像玉盘般的月亮,黄澄澄的月饼就犹如一个月亮,捧在手心都舍不得吃下一口,把月饼吃下一小块,那就不在是圆又圆的月儿了。不吃馋的直流口水,吃吧,又觉的这样精致的月饼会可惜。哎,还是吃吧,谁叫它是“月饼”呢?吃下一口,立即解了一大半的馋劲。
这是妈妈感慨地说:“你们现在的孩子可真是享福了,在我小时侯,哪有什么月饼,有钱还没处买,更何况还没有钱。那个年代的中秋节,能吃上月饼的寥寥无几。你姥姥家更是穷得买不起月饼,但没有月饼的陪伴,这中秋节过得还有什么意思呢?恰巧,你姥爷出去串门,人家给了半块月饼你姥爷高兴地说:”孩子们,快……快来吃月……月饼,激动的老爷说话变结巴了。虽然它不是一个圆,不像是圆月亮,但能吃到就心满意足了。我和你舅舅闻到那诱人的香气,我们像两只饥饿的小鸟扑过去,围着那半块月饼团团,高兴得手舞足蹈,眼巴巴一直紧盯着用纸包的那半块月饼喉咙里直咽口水。你姥姥小心翼翼地将纸包打开,透过浸了油的油纸,月饼的香气早就勾得我和你舅舅垂蜒欲滴,我们慢慢地品着细细地尝着那味道,是一年,甚至几年才吃得到,闻得到呀!月饼里的青红丝,芝麻,瓜子,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吃这一小块月饼,能吃上几个钟头,吃完后总觉得不过瘾,便闻闻手中月饼留下的香气,舔舔掉在桌子上的碎渣,而在那20世纪60至70年代全家人能吃上半块月饼,那也是非常幸福的呀!现在超市里货架上的月饼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不知买什么好,你说你们现在是不是很幸福呀?你应该珍惜才对呀!”妈妈说完,两行酸楚晶莹的泪珠顺流而下。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一大早我和妈妈赶到超市,为爷爷奶奶买了一些礼品,因为这个中秋节我们回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过。
一下车,我便飞奔着往爷爷家跑去,还没到家就闻见了菜的香味。我推开门,大声地喊道:“爷爷、奶奶我回来了。”爷爷看着我笑着说:“欢迎我们的大学生回家。”我走进厨房,奶奶正在为我们准备中午的饭菜。果不其然,刚才的香味就是奶奶炒的菜散发出来的。回到屋里,我看了一小会电视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吃过饭,奶奶对我说:“走,跟我一起到街上去买晚上敬月光的贡品。”
来到街上,真是车水马龙,感觉像过年一样,大家都从外地赶回来过中秋节。街道两旁的店铺挤满了人,都在买中秋节所需要的物品。我和奶奶买了苹果、香蕉、老菱、月饼、藕和柿子等。
吃过晚饭,终于到了敬月光的时候了。我对爷爷说:“今天天气不好,月亮不会出来了,我们还需要敬月光吗?”爷爷说:“当然要敬啊。”说完爷爷便把小方桌拿到院子里,然后拿出香炉和烛台,接着摆上我和奶奶买的物品和一碗茶。爷爷准备好这些后,就点上香和蜡烛,然后放了一串鞭炮,敬月光的仪式就完成了。
这个中秋节有点遗憾,因为月亮没有出现,不过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希望明天能看到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