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惠山古镇的导游词(精选6篇)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无锡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海拔高8米,东经120°16'、北纬31°34'。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20xx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已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录名单。
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惠山古镇各行业会所占一定数量,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具有水陆二条交通线,水路由京杭大运支流三里至古镇腹地,陆路离城五里,交通十分便利。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始建于北宋金莲桥、唐听松石床在古镇中重要位子。唐皮日休诗“千叶莲花旧有香,半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明洪武初年600余年古银杏,400余年古玉兰,古香樟,根深叶茂。始建于明代的寄畅园、愚公谷旧貌依旧。
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ll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兴趣感,今后是探胜访迹、寻根文化体验互动、凭吊先贤道德哲理、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之源。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有过郡马祠 、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 、嵇忠节祠 、张义士祠 、邹忠公祠 、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 、贞节祠 、张孝子祠 、张节妇祠 、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 华孝子祠(孝子华宝)、 华节愍公祠 、华节妇祠 、华贞节祠 、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 、尊贤祠 、报忠祠 、蒋家祠 惠山寺、苏家祠 唐张贞节祠、 蔡氏孝友祠、 贞节祠 、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 、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 、陆子祠(陆羽) 、顾端文公祠(顾宪成) 、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 、刘猛将神祠 、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 、单贞女祠 、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 、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 、任节妇专祠。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明代无锡书画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
明清时期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发展的鼎盛时期,基于惠山胜地的吸引力和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山一带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二泉庭园等风景名胜建筑,邵宝书院、紫阳书院、碧山吟社等书院建筑,惠麓小圃、愚公谷、寄畅园、栖隐园、一梅园、黄园等山居园林等先后建成。同时,墓祠、神祠、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节祠等祠堂建筑也相继建成。
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之后,无锡境内外的宗族纷纷到名泉胜地、人杰地灵的惠山一带立庙建祠,于是在惠山山麓和惠山浜、寺塘泾——上、下河塘两岸及横、直街两侧,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古运河黄埠墩至龙头下共1400m的惠山寺塘泾,自古就是著名的“黄金游览水道”,舟楫穿梭往来,灯船画舫群集。明崇祯年间(1682-1644)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述:“进桥(宝善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是其舟游惠山的实描。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达十三次之多。
民国以来,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古镇东北端的黄埠墩、三里桥一带,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米市”、“布码头”,无锡大米的年库存量曾达到300亿斤之多,使无锡享有“衣被天下,食供四方”之美誉,大批的商贾巨富云集无锡。同时,西方的工商业文明也渗透到古镇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古镇中出现了行业公所、义庄、钱庄、警署、救息会、保墓局、指路牌及驻锡会馆等近代城市功能设施和社团组织。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得益于古运河交通之利,已是风光秀丽、商业繁荣、香火缭绕的吴中游息之胜地和南北商贸交通之要冲。但日寇侵华期间,于1937年11月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和占领掠夺,使得寺园胜迹、祠堂建筑、街区民宅损失惨重。1949年解放前夕,据统计资料,此时的惠山古镇建筑面积10万㎡,约420户、20xx人左右,祠堂百余处,泥人作坊及泥人店数十家。幸存的古镇祠堂一片荒凉,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十分萧条。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明代无锡书画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
明清时期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发展的鼎盛时期,基于惠山胜地的吸引力和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山一带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二泉庭园等风景名胜建筑,邵宝书院、紫阳书院、碧山吟社等书院建筑,惠麓小圃、愚公谷、寄畅园、栖隐园、一梅园、黄园等山居园林等先后建成。同时,墓祠、神祠、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节祠等祠堂建筑也相继建成。
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之后,无锡境内外的宗族纷纷到名泉胜地、人杰地灵的惠山一带立庙建祠,于是在惠山山麓和惠山浜、寺塘泾——上、下河塘两岸及横、直街两侧,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古运河黄埠墩至龙头下共1400m的惠山寺塘泾,自古就是著名的“黄金游览水道”,舟楫穿梭往来,灯船画舫群集。明崇祯年间(1682-1644)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述:“进桥(宝善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是其舟游惠山的实描。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达十三次之多。
民国以来,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古镇东北端的黄埠墩、三里桥一带,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米市”、“布码头”,无锡大米的年库存量曾达到300亿斤之多,使无锡享有“衣被天下,食供四方”之美誉,大批的商贾巨富云集无锡。同时,西方的工商业文明也渗透到古镇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古镇中出现了行业公所、义庄、钱庄、警署、救息会、保墓局、指路牌及驻锡会馆等近代城市功能设施和社团组织。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得益于古运河交通之利,已是风光秀丽、商业繁荣、香火缭绕的吴中游息之胜地和南北商贸交通之要冲。但日寇侵华期间,于1937年11月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和占领掠夺,使得寺园胜迹、祠堂建筑、街区民宅损失惨重。1949年解放前夕,据统计资料,此时的惠山古镇建筑面积10万㎡,约420户、20__人左右,祠堂百余处,泥人作坊及泥人店数十家。幸存的古镇祠堂一片荒凉,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十分萧条。
解放以来,无锡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化遗产,从大局出发,一直控制这里的基本建设规模,倾力于锡山、惠山的文物古迹和古典园林的修复及市政建设,在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坚持在古镇内不新建、不扩建大型公建、工业、民用建筑,基本保存了惠山古镇及祠堂群的历史风貌。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集中分布着118处祠堂建筑及部分遗址,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人文史迹丰富,寺、祠、庙、泉、店俱全,为国内外所罕见。它是中国的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对传统的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是无锡全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大运河的风貌地带”、“历史传统风貌区”和“一城一带一片”基本保护构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20__年,惠山古镇祠堂群被江苏省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__年6月,国务院公布“惠山镇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古镇建设保护范围为,东西长1.7公里,以黄埠墩和惠山寺为界,南北位于锡山大桥和通惠西路之间,宽0.8公里,总面积约103公顷。其中惠山寺至宝善桥之间为核心保护区,面积25公顷,锡惠路以东78公顷为古镇配套发展区及风貌协调区。其规划布局由古运河惠山浜水街、五里香塍祠堂街(直街)两条水陆风景为轴线,通向千年古刹惠山寺与天下第二泉的景观核心。
古镇开发
近年来,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20__年,无锡市就惠山正式向建设部申报全国100个著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古镇的开发也因此提速。
惠山古镇以惠山古祠堂为依托,连接二泉寄畅园、惠山镇、惠山直街、横街和惠山泥人博物馆,整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含量较高。拟开发范围具体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整个面积约70公顷。届时将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将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
惠山文物古迹区的主体在现锡惠风景区内,面积约7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寄畅园南部修建和邵宝书院等祠庙修复工程。在20__年前完成惠山寺、华孝子祠和二泉景区的保护修建工程后,将以寄畅园为依托,把整个惠山文物古迹区申报为国家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古镇风貌区主体在惠山横街、直街至宝善桥以东惠山浜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过对该区域内各类建筑的重新整合和环境治理,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恢复原惠山古镇的传统风貌,形成惠山浜沿岸的两条传统古街市、两条夹巷内街和惠山浜水上旅游通道,从而建成从寄畅园东侧延伸至黄埠墩的惠山古貌风貌区。
景点介绍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祠堂介绍
20__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增建绣嶂阁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
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横街祠堂群
秦氏双孝祠(寄畅园内东北角)、张明公祠(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许显谟祠(北宋“维扬四俊”许德之)、杨四褒祠(留耕草堂)、节孝祠、俞行人祠、朱祠、春申君祠(楚相春申君)。
直街祠堂群
杨忠襄公祠、先贤施子祠(圣门弟子施恒)、朱祠、杜祠、浦长源祠(明代“吴下十才子”浦源)、费懿恭先生祠、倪高士祠(“元四家”倪瓒)、赠兵备道杨公祠、杨追远祠、陆宣公祠(唐宰相陆贽)、范文正公祠(范仲淹)、邹国公祠、袁龙图祠、刘氏家祠、忠贞公祠、王文正公祠(北宋宰相王旦)、浦孝节贞烈祠、松滋王侯祠(明代抗倭有功的县令王其勤,以及战死的36人)、王氏公祠、王孟端先生祠(明画家王绂)、马文肃公祠、薛义士祠、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张中丞祠(安史之乱中镇守睢阳的张巡)、东岳报功祠(东岳大帝黄飞虎)、乡贤祠、吕东莱先生祠、叶司空祠(叶茂才)、陈文范先生祠、戴氏宗祠、陶中丞祠、王节孝祠、荣贞烈祠、龚节愍公祠、徐孺子先生祠、于忠肃公祠(于谦)、史光禄祠。
上河塘祠堂群
先贤廉子祠(圣门弟子廉洁)、朱乐圃先生祠、张义庄祠、薛中丞祠、蒋氏宗祠、书院(朱熹,民国时曾用作盐务工所)、忠节祠、潘孝子祠、孙大宗伯祠。
下河塘祠堂群
邓氏宗祠、江助教祠、高忠宪公祠(高攀龙)、张文贞公祠、杨藕芳祠、杨祠、蔡氏、宗祠、黄斗南先生祠、周光霁祠(周敦颐)、詹孝节妇祠、李公祠(李鸿章弟李鹤章)、赵宗白先生祠、陶文宪公祠、贞节祠、惠学士祠、顾太仆祠、薛氏宗祠、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虞薇山先生祠。
惠山浜祠堂群
祝太守祠、龚氏宗祠、唐襄文公祠(唐顺之)、徽国文公祠(朱熹,曾用作徽州会馆)、蔡孝友祠、龚节愍公祠、万公祠、李阁学祠(开发东北第一人、李金镛)、陈文正公祠、王文正公祠(王旦)、唐桐卿公祠。
古镇修缮
惠山古镇以古朴旧貌迎接中外游客。经过惠山古镇办的努力,惠山古镇入口广场已基本修缮,并增加了西神广场、关刀河、牌坊群、锡山余脉延伸等旅游景观看点。
广场正中,建有大型标志性建筑照壁一座。正面镶有集朱熹墨宝而成的“惠山古镇”四个大字,每字1.6米见方,字体刚毅雄特、沉深古雅。其中一气呵成的“惠”字,细观竟有“十里连心”的含义,从中反映出古代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意境。照壁的反面,贴有出自《惠山古今考》卷首的“九龙山胜迹图”。此图画于明万历年间,线描手法,将惠山及古镇山色景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复原的关刀河南侧,堆垒了一座与锡山相连的土山,从而使锡山余脉延伸到锡山大桥下的古华山路边,土山上种植大批林木修竹,使古镇景观与锡山龙光塔影交相辉映,更加优美。而关刀河经过改造,其上侧已先期恢复了清代建筑和碑廊。不久还将恢复“诗冢”和碑刻,再现顾光旭写诗、爱诗、迷诗的佳话。
惠山直街街长巷深的古韵原貌已逐渐恢复。修复后的惠山直街,路宽6米,两边近30座祠堂。在浦长源祠、倪云林祠、范仲淹祠、袁植祠、王其勤祠等多座祠堂恢复了石砌方池或池沼,池上架有石梁。范仲淹祠内还恢复了长廊、小桥、半亭。王其勤祠内的古泉“王公泉”经疏浚,泉水丰满,水质清澈。经修复的王文正公祠、浦节孝祠、司马温公祠、陈文范公祠等,由于地处锡山山麓,建筑错落别致,尤其是观音兜、马头墙、风火墙屋脊和形制各异的脊饰,在锡山茂林修竹的映衬下,如同一幅长卷水墨画,令人叹为观止。
修复后的惠山直街,另一亮点就是印证了惠山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照壁、牌坊。现有11座牌坊,牌坊形制有大有小,其中关刀河处恢复牌坊6座,这些照壁与牌坊,不仅美化、丰富了惠山古镇的景观,还为游人了解惠山古镇悠久历史和祠堂文化提供了方便。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是泥人艺人们几百年来,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孕育出了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雅俗共赏彼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惠山泥人工艺中融入石膏制作的技法,自此产生了石膏工艺泥人的新品种,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扩大了惠山泥人的生产规模,并研究开发出大量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惠山泥塑艺术得以进一步的长足发展。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
惠山泥人的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山泥人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
沿途讲解
现在呢我们在路口可以看见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五里香塍”四字,在古代有这样一个老民谣“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现在呀我们还是依稀可以嗅到花的香味,哈哈!请大家跟着我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张中丞庙,它供奉的是在雎阳保卫战中牺牲的张巡,无锡人又把他叫做“张大老爷”。
这条街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泥人店,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品。惠山泥人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有“圣地名泉”四字的砖刻,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原物!正对面的便是古惠山寺的山门,而门前这两个分别是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大家请跟上啊,位于唐经幢南侧的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过郡马祠对面的钱武肃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5位国王,该祠的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无锡钱氏也是一个大家族,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无锡钱氏后人,像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基博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牌坊上面写着“孝友传家”,是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即表彰寄畅园园主秦家的。而古代惠山横街的路也就是这个牌坊的宽度啊!
这里就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人杰地灵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在解放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我们走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首先我们看见的是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在河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有一艘仿古的龙船,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无锡秦家是把龙船停泊在黄埠墩,然后转乘这种稍微小点的御船才进入内河,来到秦家的!
出惠山园便来到了宝善桥,我们就走出惠山古镇了。其实,惠山古镇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祠堂,如华孝子祠、李纲祠、邵宝祠、孙继皋祠等等,在这0.3平方公里之内,却有着118座祠堂,许多建筑由于当时住着住户,至今还能还原它们的原貌,所以惠山古镇是一个祠堂群,也是一个牌坊群,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名人诗句,一座古老而崭新的小镇将为您带来不凡的享受。
20__年5篇江苏惠山古镇的导游词 (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惠山古镇!
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这是一首无锡古老的民谣。惠山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南朝,当时的文学家江淹曾在惠山写了首古风《无锡县历山集》,历山是惠山在南朝时的名称,集指集市、集镇。这时的惠山集镇已经非常热闹了。所以,在路口我们可以看见有块石碑,上面就是“五里香塍”四字。不过,古代这里可不是柏油马路,而是人字型青砖,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代表皇帝是走在万人之上。
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古庙是“张中丞庙”,它供奉的是在雎阳保卫战中牺牲的张巡,无锡人又把他叫做“张大老爷”。
这条街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泥人店,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品。惠山泥人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
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有“圣地名泉”四字的砖刻,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原物!
正对面的便是古惠山寺的山门,而门前这两个分别是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位于唐经幢南侧的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在修复以前,这里是惠山油酥店。过姓,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主要分布在江南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特别是无锡、苏州。
位于过郡马祠对面的钱武肃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5位国王,该祠的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无锡钱氏也是一个大家族,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无锡钱氏后人,像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基博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牌坊上面写着“孝友传家”,是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即表彰寄畅园园主秦家的。而古代惠山横街的路也就是这个牌坊的宽度啊!
这就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人杰地灵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在解放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首先我们看见的是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
而下面这个就是“龙头下”了,在河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有一艘仿古的龙船,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无锡秦家是把龙船停泊在黄埠墩,然后转乘这种稍微小点的御船才进入内河,来到秦家的!
高忠宪公祠,奉祀高攀龙,东林党著名的领袖人物,后被魏忠贤阉党陷害,为了不受屈辱而在自家后院的水井中投井自尽了,至今在无锡江南中学里还有这口“高子止水”的古井呢!而在鼋头渚还有当年他思考问题的地方,即“明高忠宪公濯足处”。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惠山古镇!
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这是一首无锡古老的民谣。惠山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南朝,当时的文学家江淹曾在惠山写了首古风《无锡县历山集》,历山是惠山在南朝时的名称,集指集市、集镇。这时的惠山集镇已经非常热闹了。所以,在路口我们可以看见有块石碑,上面就是“五里香塍”四字。不过,古代这里可不是柏油马路,而是人字型青砖,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代表皇帝是走在万人之上。
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古庙是“张中丞庙”,它供奉的是在雎阳保卫战中牺牲的张巡,无锡人又把他叫做“张大老爷”。
这条街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泥人店,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品。惠山泥人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
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有“圣地名泉”四字的砖刻,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原物!
正对面的便是古惠山寺的山门,而门前这两个分别是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位于唐经幢南侧的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锡山过氏世谱》记载:“宋高宗南渡,过孟玉自和阳护驾有功,使尚逍遥郡主,赐第无锡。”在修复以前,这里是惠山油酥店。过姓,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主要分布在江南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特别是无锡、苏州。
位于过郡马祠对面的钱武肃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5位国王,该祠的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无锡钱氏也是一个大家族,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无锡钱氏后人,像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基博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牌坊上面写着“孝友传家”,是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即表彰寄畅园园主秦家的。而古代惠山横街的路也就是这个牌坊的宽度啊!
这就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人杰地灵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在解放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首先我们看见的是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
而下面这个就是“龙头下”了,在河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有一艘仿古的龙船,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无锡秦家是把龙船停泊在黄埠墩,然后转乘这种稍微小点的御船才进入内河,来到秦家的!
高忠宪公祠,奉祀高攀龙,东林党著名的领袖人物,后被魏忠贤阉党陷害,为了不受屈辱而在自家后院的水井中投井自尽了,至今在无锡江南中学里还有这口“高子止水”的古井呢!而在鼋头渚还有当年他思考问题的地方,即“明高忠宪公濯足处”。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锡惠公园北边,由大片古祠堂组成。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现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这些祠堂涉及80多个姓氏,不妨在此寻踪问祖一回。另外,镇上的无锡泥人是不错的手信,美食也值得品尝。
惠山古镇由南北走向的横街和东西走向的直街(绣嶂街)围成,直街的东端有写着“惠山古镇”四个大字的古镇大照壁,非常好认;横街的北端,即惠钱路与通惠西路的交汇处是售票点,进入古镇免费,只有参观一些小景点才需要门票。横街与直接的交汇处毗邻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和秀璋门,往北一点有人杰地灵牌坊,惠山上的泉水汇入牌坊后的承水井,龙头河从这里由西南向东北流入大运河。
祠堂主要集中在龙头河沿岸和直街上,横街上的祠堂稍少。除去门票上可入内参观的景点,有很多祠堂并不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祠堂门口都有介绍牌。祠堂多数为典型的江南建筑,白墙黑瓦,木头门窗,有的自带小小的园林,杨藕芳祠比较特别,融入西式建筑风格,有点像砖石砌成的石库门。
门票上的景点:
在龙头河沿岸的,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潜庐(留耕草堂)、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杨藕芳祠、濂溪周夫子祠(光霁祠,周濂溪即写《爱莲说》的周敦颐)、惠山园(李公祠,李公即李鸿章的兄弟李鹤章)。从杨藕芳祠后面的小道可到达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祠),祠堂的园林中有块高大的太湖石。在直街上需要出示门票的景点,由西向东依次为倪云林先生祠、范文正公祠、陆宣公祠、徐孺子祠。
龙头河沿岸最东北边的景点是中国泥人博物馆,也要出示门票。馆内既能看到南派的无锡大阿福,也能看到北派的泥人张,还能看到师傅制作泥人的过程。如果喜欢,在馆内就可以买到无锡泥人,当然,在馆外的古镇上逛逛,也可以淘到泥人。
若追求小资情调,龙头河两岸绿树成荫,彩伞成排,坐在遮阳伞下的桌子边,喝喝咖啡,或者点一壶茶,河畔轻风吹过,别提有多惬意了。南京的先锋书店在古镇上开了分店(绣嶂街186号),木头花窗内,弥漫着文艺调子。
古镇的美食也不容错过,惠山豆腐花(横街13号)经常排队;距它不远的忆秦园小笼包据说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蟹粉小笼是招牌;老菜馆(绣嶂街3号)主营精致的无锡菜;一亩三分田(绣嶂街24号)的苏式面很赞。油酥饼更是这里的特色,在古镇上走两步就能看见一家油酥饼店,可以买来边逛边吃。
惠山古镇和锡惠公园可一并游览,公园里有著名的寄畅园、孕育出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天下第二泉等景点。
无锡惠山古镇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京杭大运河紧靠其北流经。它以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古祠堂群密集分布为特色,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史前文化距今已4000余年,有锡山先民施墩遗址。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的祠堂建筑群,至迟在元、明之间业已形成,明代无锡书画三杰之一的浦长源有“出郭楼台三四里,游人不得见山容”之句。
明清时期是惠山古镇祠堂群发展的鼎盛时期,基于惠山胜地的吸引力和当时江南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惠山一带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二泉庭园等风景名胜建筑,邵宝书院、紫阳书院、碧山吟社等书院建筑,惠麓小圃、愚公谷、寄畅园、栖隐园、一梅园、黄园等山居园林等先后建成。同时,墓祠、神祠、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节祠等祠堂建筑也相继建成。
尤其是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建祠之后,无锡境内外的宗族纷纷到名泉胜地、人杰地灵的惠山一带立庙建祠,于是在惠山山麓和惠山浜、寺塘泾——上、下河塘两岸及横、直街两侧,形成了现今所见的祠堂群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古运河黄埠墩至龙头下共1400m的惠山寺塘泾,自古就是著名的“黄金游览水道”,舟楫穿梭往来,灯船画舫群集。明崇祯年间(1682-1644)张岱的《陶庵梦忆》中记述:“进桥(宝善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盎、泥人等货”是其舟游惠山的实描。清代康、乾两帝先后南巡至此地达十三次之多。
民国以来,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古镇东北端的黄埠墩、三里桥一带,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米市”、“布码头”,无锡大米的年库存量曾达到300亿斤之多,使无锡享有“衣被天下,食供四方”之美誉,大批的商贾巨富云集无锡。同时,西方的工商业文明也渗透到古镇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古镇中出现了行业公所、义庄、钱庄、警署、救息会、保墓局、指路牌及驻锡会馆等近代城市功能设施和社团组织。其中山货公所、耍货公所、石作公所、盐业公所、建筑业行会,婺源会馆等。成为古镇亮点。惠山古镇得益于古运河交通之利,已是风光秀丽、商业繁荣、香火缭绕的吴中游息之胜地和南北商贸交通之要冲。但日寇侵华期间,于1937年11月对惠山古镇的狂轰滥炸和占领掠夺,使得寺园胜迹、祠堂建筑、街区民宅损失惨重。1949年解放前夕,据统计资料,此时的惠山古镇建筑面积10万㎡,约420户、20xx人左右,祠堂百余处,泥人作坊及泥人店数十家。幸存的古镇祠堂一片荒凉,树木稀疏,杂草丛生,十分萧条。
解放以来,无锡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文化遗产,从大局出发,一直控制这里的基本建设规模,倾力于锡山、惠山的文物古迹和古典园林的修复及市政建设,在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坚持在古镇内不新建、不扩建大型公建、工业、民用建筑,基本保存了惠山古镇及祠堂群的历史风貌。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虽历经千余年的沧桑,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特别是集中分布着118处祠堂建筑及部分遗址,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着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人文史迹丰富,寺、祠、庙、泉、店俱全,为国内外所罕见。它是中国的姓氏谱牒文化的特殊见证,对传统的中华谱牒学及祠堂文化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惠山古镇及祠堂群是无锡全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大运河的风貌地带”、“历史传统风貌区”和“一城一带一片”基本保护构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20xx年,惠山古镇祠堂群被江苏省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xx年6月,国务院公布“惠山镇祠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古镇建设保护范围为,东西长1.7公里,以黄埠墩和惠山寺为界,南北位于锡山大桥和通惠西路之间,宽0.8公里,总面积约103公顷。其中惠山寺至宝善桥之间为核心保护区,面积25公顷,锡惠路以东78公顷为古镇配套发展区及风貌协调区。其规划布局由古运河惠山浜水街、五里香塍祠堂街(直街)两条水陆风景为轴线,通向千年古刹惠山寺与天下第二泉的景观核心。
古镇开发
近年来,惠山古祠堂群引起了全国的关注,惠山古镇被认为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20xx年,无锡市就惠山正式向建设部申报全国100个著名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称号,古镇的开发也因此提速。
惠山古镇以惠山古祠堂为依托,连接二泉寄畅园、惠山镇、惠山直街、横街和惠山泥人博物馆,整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历史文化含量较高。拟开发范围具体西起天下第二泉、东至黄埠墩、南抵锡山龙光塔北侧、北界为通惠西路,整个面积约70公顷。届时将以京杭大运河无锡北段为主线,将锡惠风景区的寄畅园、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向外拓展延伸,对由惠山横街直街、寺塘泾南北河组成的祠堂文化建筑群进行核心开发,建成环境风貌优美、景点内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南风情浓郁的古镇园林文化旅游街区。
惠山文物古迹区的主体在现锡惠风景区内,面积约7 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寄畅园南部修建和邵宝书院等祠庙修复工程。在20xx年前完成惠山寺、华孝子祠和二泉景区的保护修建工程后,将以寄畅园为依托,把整个惠山文物古迹区申报为国家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古镇风貌区主体在惠山横街、直街至宝善桥以东惠山浜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通过对该区域内各类建筑的重新整合和环境治理,以惠山古祠堂群为依托,恢复原惠山古镇的传统风貌,形成惠山浜沿岸的两条传统古街市、两条夹巷内街和惠山浜水上旅游通道,从而建成从寄畅园东侧延伸至黄埠墩的惠山古貌风貌区。
景点介绍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唐代陆羽品宜茗者,惠泉第二,“天下第二泉”因之得名。惠麓一带林茂石壑,泉水丰富,素有九龙十三泉之称美誉。唐、宋惠山寺石经幢耸立古镇中心。明代“千人报德坊”、“华氏四面牌坊”是古镇牌坊群的佼佼者。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子,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其中宰相祠堂九处,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惠山祠堂群按规制可分为尚书祠、侍郎祠、御史祠、巡抚祠、忠节祠、贞节祠等,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姓氏文化的源泉。
惠山老街立于惠山直街东端。街口竖立一块石碑横额。正面砖刻“五里香塍”四字,晚清窦承焯书;反面篆书“九峰翠嶂”。系邵宝八世族孙涵初所书。碑立于清咸丰六年。五里香塍,原为无锡西门至惠山的一条大道。1976年,京杭运河无锡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废,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荫大道,称惠山直街,街上保持着江南民居老屋,经销惠山泥人的店铺林立,龙头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馆,宝善桥有惠山泥人厂,街上有张巡庙。
祠堂介绍
20xx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惠山古镇祠堂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一大批等珍贵石刻文物、古迹也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恢复牌坊16座,牌楼一座。增建绣嶂阁一座。康熙“山色溪光”景观墙一座。
惠山寺周边祠堂群
过郡马祠、钱武肃王祠(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嵇忠节祠、张义士祠、邹忠公祠、李忠定公祠(宋代宰相李纲)、贞节祠、张孝子祠、张节妇祠、淮湘昭忠祠(和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全体湘军淮军官兵)、华孝子祠(孝子华宝)、华节愍公祠、华节妇祠、华贞节祠、至德祠(泰伯、仲雍、季札)、尊贤祠、报忠祠、蒋家祠、苏家祠、唐张贞节祠、蔡氏孝友祠、 贞节祠、胡文昭公祠(北宋“安定先生”胡瑗)、尤文简公祠(南宋四大家尤袤)、陆子祠(陆羽)、顾端文公祠(顾宪成)、邵文庄公祠(又称二泉书院,邵宝)、刘猛将神祠、五中丞祠(周忱、海瑞、周孔教、汤斌、李星源)、单贞女祠 、周文恪公祠(明学者周子义)、王佥事祠(明画家王问)、任节妇专祠。
横街祠堂群
秦氏双孝祠(寄畅园内东北角)、张明公祠(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许显谟祠(北宋“维扬四俊”许德之)、杨四褒祠(留耕草堂)、节孝祠、俞行人祠、朱祠、春申君祠(楚相春申君)。
直街祠堂群
杨忠襄公祠、先贤施子祠(圣门弟子施恒)、朱祠、杜祠、浦长源祠(明代“吴下十才子”浦源)、费懿恭先生祠、倪高士祠(“元四家”倪瓒)、赠兵备道杨公祠、杨追远祠、陆宣公祠(唐宰相陆贽)、范文正公祠(范仲淹)、邹国公祠、袁龙图祠、刘氏家祠、忠贞公祠、王文正公祠(北宋宰相王旦)、浦孝节贞烈祠、松滋王侯祠(明代抗倭有功的县令王其勤,以及战死的36人)、王氏公祠、王孟端先生祠(明画家王绂)、马文肃公祠、薛义士祠、司马温公祠(司马光)、张中丞祠(安史之乱中镇守睢阳的张巡)、东岳报功祠(东岳大帝黄飞虎)、乡贤祠、吕东莱先生祠、叶司空祠(叶茂才)、陈文范先生祠、戴氏宗祠、陶中丞祠、王节孝祠、荣贞烈祠、龚节愍公祠、徐孺子先生祠、于忠肃公祠(于谦)、史光禄祠。
上河塘祠堂群
先贤廉子祠(圣门弟子廉洁)、朱乐圃先生祠、张义庄祠、薛中丞祠、蒋氏宗祠、书院(朱熹,民国时曾用作盐务工所)、忠节祠、潘孝子祠、孙大宗伯祠。
下河塘祠堂群
邓氏宗祠、江助教祠、高忠宪公祠(高攀龙)、张文贞公祠、杨藕芳祠、杨祠、蔡氏、宗祠、黄斗南先生祠、周光霁祠(周敦颐)、詹孝节妇祠、李公祠(李鸿章弟李鹤章)、赵宗白先生祠、陶文宪公祠、贞节祠、惠学士祠、顾太仆祠、薛氏宗祠、顾洞阳先生祠(顾可久)、虞薇山先生祠。
惠山浜祠堂群
祝太守祠、龚氏宗祠、唐襄文公祠(唐顺之)、徽国文公祠(朱熹,曾用作徽州会馆)、蔡孝友祠、龚节愍公祠、万公祠、李阁学祠(开发东北第一人、李金镛)、陈文正公祠、王文正公祠(王旦)、唐桐卿公祠。
古镇修缮
惠山古镇以古朴旧貌迎接中外游客。经过惠山古镇办的努力,惠山古镇入口广场已基本修缮,并增加了西神广场、关刀河、牌坊群、锡山余脉延伸等旅游景观看点。
广场正中,建有大型标志性建筑照壁一座。正面镶有集朱熹墨宝而成的“惠山古镇”四个大字,每字1.6米见方,字体刚毅雄特、沉深古雅。其中一气呵成的“惠”字,细观竟有“十里连心”的含义,从中反映出古代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意境。照壁的反面,贴有出自《惠山古今考》卷首的“九龙山胜迹图”。此图画于明万历年间,线描手法,将惠山及古镇山色景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复原的关刀河南侧,堆垒了一座与锡山相连的土山,从而使锡山余脉延伸到锡山大桥下的古华山路边,土山上种植大批林木修竹,使古镇景观与锡山龙光塔影交相辉映,更加优美。而关刀河经过改造,其上侧已先期恢复了清代建筑和碑廊。不久还将恢复“诗冢”和碑刻,再现顾光旭写诗、爱诗、迷诗的佳话。
惠山直街街长巷深的古韵原貌已逐渐恢复。修复后的惠山直街,路宽6米,两边近30座祠堂。在浦长源祠、倪云林祠、范仲淹祠、袁植祠、王其勤祠等多座祠堂恢复了石砌方池或池沼,池上架有石梁。范仲淹祠内还恢复了长廊、小桥、半亭。王其勤祠内的古泉“王公泉”经疏浚,泉水丰满,水质清澈。经修复的王文正公祠、浦节孝祠、司马温公祠、陈文范公祠等,由于地处锡山山麓,建筑错落别致,尤其是观音兜、马头墙、风火墙屋脊和形制各异的脊饰,在锡山茂林修竹的映衬下,如同一幅长卷水墨画,令人叹为观止。
修复后的惠山直街,另一亮点就是印证了惠山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照壁、牌坊。现有11座牌坊,牌坊形制有大有小,其中关刀河处恢复牌坊6座,这些照壁与牌坊,不仅美化、丰富了惠山古镇的景观,还为游人了解惠山古镇悠久历史和祠堂文化提供了方便。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是泥人艺人们几百年来,保留传统不断创新孕育出了巧夺天工,灿烂绚丽的民间艺术文化。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雅俗共赏彼受各界人士的喜爱。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20世纪30年代,惠山泥人工艺中融入石膏制作的技法,自此产生了石膏工艺泥人的新品种,惠山泥人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惠山型”风格。新中国成立后,扩大了惠山泥人的生产规模,并研究开发出大量新产品和新工艺,使惠山泥塑艺术得以进一步的长足发展。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
惠山泥人的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惠山泥人题材丰富,制作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
沿途讲解
现在呢我们在路口可以看见有块石碑,上面写着“五里香塍”四字,在古代有这样一个老民谣“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现在呀我们还是依稀可以嗅到花的香味,哈哈!请大家跟着我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张中丞庙,它供奉的是在雎阳保卫战中牺牲的张巡,无锡人又把他叫做“张大老爷”。
这条街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泥人店,无锡的惠山泥人是一个代表性的艺术品。惠山泥人据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清朝以后,泥人的生产和销售达到了鼎盛时期。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这种泥土不仅细腻韧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早在北宋熙宁七年,苏轼途经无锡,即有“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高大的牌坊,上面有“圣地名泉”四字的砖刻,这是清代流传下来的原物!正对面的便是古惠山寺的山门,而门前这两个分别是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大家请跟上啊,位于唐经幢南侧的过郡马祠,是无锡过氏的祖祠,奉祀的是南宋逍遥郡主的郡马过孟玉。过郡马祠对面的钱武肃王祠,是无锡钱氏的宗祠,奉祀五代吴越国5位国王,该祠的主体由钱钟书的祖父于民国时期修建。无锡钱氏也是一个大家族,许多著名人物都是无锡钱氏后人,像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基博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牌坊上面写着“孝友传家”,是乾隆亲题御赐给秦家的,即表彰寄畅园园主秦家的。而古代惠山横街的路也就是这个牌坊的宽度啊!
这里就是惠山古镇的标志建筑----“人杰地灵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在解放后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这次挖出后原地恢复。邹迪光曾主持科考,所以学生桃李满天下,后他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他的学生有近千人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
我们走过“人杰地灵坊”就是“龙头下”,因为这里有个螭首在吐水,老百姓就俗称“龙头下”。首先我们看见的是一口水井一样的东西,它叫做“水沟河”。“水沟河”其实不是河,也不是水井,而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二泉的方池、惠山寺金莲池、香花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全部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古代排水系统。龙头河的龙头,泉水从这里出来,最后通过龙头河流入大运河。在河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有一艘仿古的龙船,相传当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来无锡秦家是把龙船停泊在黄埠墩,然后转乘这种稍微小点的御船才进入内河,来到秦家的!
出惠山园便来到了宝善桥,我们就走出惠山古镇了。其实,惠山古镇周围还有许多其他的祠堂,如华孝子祠、李纲祠、邵宝祠、孙继皋祠等等,在这0.3平方公里之内,却有着118座祠堂,许多建筑由于当时住着住户,至今还能还原它们的原貌,所以惠山古镇是一个祠堂群,也是一个牌坊群,这里有小桥流水,有名人诗句,一座古老而崭新的小镇将为您带来不凡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