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那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呢!就是我们全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的狼山了,海拔106.94米。它的北麓石色紫褐,北宋淳化年间,州官杨钧认为狼山之名不雅观,下令改名”紫琅山”,但是老百姓仍然把这座山叫狼山,具体为什么呢?等会上了山我就告诉大家。 狼山分前山和后山,那我们今天游览的的路线就是通过狮子桥,经入山之门,石坊三墓,然后到达山顶的支云塔。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前去游览吧!请大家随我从左边走。
【狮子桥】我们现在所站的桥就是狮子桥,那么被安置在桥上,就是希望桥能够坚毅不拔,固若金汤。我们再往前面走。
【入山之门】现在我们面前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呢,就是入山之门了。它建于清乾隆四十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山门朝北,面朝南通城是采用了风水先生的建议,在风水先生看来,狼山面江背城不合通局,认为在山左向北里许当路建山门,并在山门上建楼叫做引头掉尾,龙气有侧转逥抱之概,狼山入山之门的“五山拱北”四个大字也出于此说。现在的山门建于20xx年,今山门比旧山门高大壮观的多,一入此山门旧意味着你进入了大势至菩萨和大圣菩萨的道场。 进入山门后我们可以看到墙上有一些青铜壁画,这个上面都是一些在南通做过贡献的面人,主要人物有张謇、冒襄等等。(那我具体给大家讲下张謇,张謇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
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那我们出去看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山门前后都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呢。前面我们在进入入山之门前也看到两颗三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出了山门我们同样看到两颗银杏树,大家可能久的奇怪这里之门会有那么多的银杏树?其实在我们中国佛教寺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寺院里的道路两旁种植着银杏树,那是因为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由古印度传过来的,如果在古印度的佛教寺庙里我们会看到寺院了中了和很多菩提树,那是因为佛祖是在菩提树下都悟出佛理的,所以佛教寺庙了把菩提树当成是一种神圣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中国佛教寺庙里会种植银杏树而不是菩提树!那是因为菩提树在我们中国无法生存,而在中国银杏树的寿命又很长所以我们就用银杏树代替了菩提树。好的,那么我们再往前偏右拐一点,大家有没有看到一只白狼像。那么走到那,我就告诉大家真正狼山之名的由来。
【白狼像】那么刚才在进景区时,我还没有来得及给大家介绍狼山为什么叫狼山?有人说是山形似狼,但更重要的是与一个传说有关。很久以前,狼山废在江中,人迹罕至野兽横行,有一只白狼精盘据在此,狼山的开山祖师为弘传佛法,来到狼山,便向白狼精借一衲之地修行,白狼精听说只要一衲之地,便满不在乎的答应了,那知道和尚运起法力,念起咒语,祭起袈裟,顿时祥云密布,金光万道,那袈裟将狼山尽数罩住,白狼精知道和尚法力无边,于是只好认输,不过他向和尚提了一个要求,“我在此这么多年,希望能保留一个名字”,和尚认为
无伤大雅,于是答应了他,这座山就称狼山,这就是大圣菩萨借狼山的故事,至今南通还流传着大圣菩萨借狼山—--有借无还的歇后语。大圣菩萨在江淮非常有名,等一下在山顶大圣殿我会为大家讲大圣菩萨的事迹。因为这座山是狼山,在建庙的过程中,就将广教寺的建筑建成龙伏狼的格局,法乳堂为龙头,山下的金刚殿为洞开的龙口,轮藏殿、大悲殿为龙的犄角,山道为龙身,山腰的葵竹山房等建筑为龙爪,山顶的支云塔就是甩入青霄的尾巴,古时候狼山在江中,尾上头下的云龙,又成龙入江海之势。从飞机上看,又仿佛巨龙在此饮江吸虹。好,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3分钟。3分钟之后,我们再通过长廊,去下一个景点石坊三墓。
【石坊三墓】这里就是唐代骆宾王、元代金应、清代刘名芳的墓了。骆宾王,想必大家都有耳闻吧,浙江义乌人,七岁即能作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极负文名,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武则天即位后他与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广陵,作《讨武照(照空)檄》,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时轰动,武则天读后被骆宾王的文才震动,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后骆宾王兵败崇川,葬于南通。明朝时有一个姓曹的农民开荒掘地发现一墓,题名“唐骆宾王之墓”,他打开墓一看,见一人衣冠如新,非常惊讶又很害怕,立即将墓用土盖好,只将石碑带回,想想还是怕别人发现,就将碑打碎,清朝时刘名芳听说这件事,就到碎碑的地方搜寻,掘得残碑仅有“唐骆”二字,于是将骆宾王的墓移葬于此。金应将军大家可能不知道吧,那么我提一个爱
国将领,大家便能知道,文天祥。那金应将军就是文天祥的随从,他与文天祥同被元军拘押,文天祥北上时其他人都离开了他,惟独金将军相随不渝,到南通后金将军一病不起,文天祥将其葬于城西,后人将他移葬狼山,至今城里还留有“将军园”的地名纪念他。接下来的一位就是和徐霞客有着共同志向的人了。刘南庐是福建人,乾隆三年到南通后,在军山“水云窝”居住七载,考订史实,搜寻古迹,最后写成了《南通州五山志》,为南通五山的文物保护和历史发掘做出了贡献。从骆宾王墓往上为金沧江墓,金沧江是朝鲜人,1850年生于开城,曾任朝鲜国史官,内阁参书官等职,1920xx年日本侵略朝鲜,金沧江毅然弃职来华,受张謇委聘担任南通翰墨林书局编校。他精通汉学,梁启超曾于1920xx年专程赴通会见金沧江。金沧江侨居异国,不忘故土,身在中国,仍着朝鲜冠服,与他人谈及朝鲜事,常痛哭不止,他为儿子取名“光祖”意为光复祖国。朝鲜被日本吞并,他着丧服三日,1920xx年因难酬复国愿望,加上中国局势动荡,在悲愤抑郁中服毒自杀。金沧江作为朝鲜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被后人视为“朝鲜的屈原”。
【护潮台】大家再往前走一点,现在我们来到狼山的正门,这里以前是护潮台,狼山位于大江中,江潮朝夕拍打,有时还有淹入大江,为了保护狼山的建筑,所以造了这个护潮台,狼山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宋元以来水师的统帅经常在此江面操练水师,护潮台就成了阅兵台。现在沧海变桑田,大家请看,长江江面已经退到南边远处了。
【狼山广教寺碑前】那么我们在转过身子往后看。我们狼山呢山包寺,
寺包山,山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山,大家可以看到牌匾上的寺名就叫广教寺,为什么叫广教寺呢?传说到此山传法的第一个和尚为了确定寺名,随手从身上携带的佛经中抽出一本,一看是《椤严般若广教经》,于是就把寺名定为广教寺,这个寺名一方面说明了佛教思想是广教众生,另一方面也有广传佛法之义。再进去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佛教有种说法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陀。待会大家进去就可以拜一下,以表佛心。好的,我们往里走,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他是我们都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宗教人物——弥勒佛。传说五代杭州有一个大肚子和尚契此,常身背一个布袋进城,逢人即笑,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行如疯癫,圆寂时作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人就根据布袋和尚的形像,塑成了弥勒佛宝相。你看他慈眉善目,雍容大度,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无所不容。”真是大气度!另外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寺庙将弥勒佛塑在大山门口,也显示出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接引众生进庙随喜。弥勒佛后面是韦陀像,韦陀手持金刚杵,有双手合什托杵相,也有持杵相,持杵的杵落地则表明该寺是不接纳挂单僧的,杵举中间,表示可以短期接纳落单僧,杵高举在上,则可以长期接纳挂单僧。韦陀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它面对大殿,使佛祖说法的时候不至有歪魔邪道打扰,他还对内监督僧人的行动,僧人进出多要从他面前经过,接受他的监督,因此他就象寺庙的纪委书记。
(狼山广教寺碑前)我们狼山山包寺,寺包山,山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山,寺名叫广教寺,是全国首批开放的重点寺庙。为什么叫广教寺呢?传说到此山传法的第一个和尚为了确定寺名,随手从身上携带的佛经中抽出一本,一看是《椤严般若广教经》,于是就把寺名定为广教寺,这个寺名一方面说明了佛教思想是广教众生,另一方面也有广传佛法之义。现在大家请跟我来,后来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认为四大天王各主一事,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谐义“风”,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主“调”,北方多闻天王持伞,主“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主“顺”,合称“风调雨顺”。
山门朝外塑的是弥勒佛像,传说五代杭州有一个大肚子和尚契此,常身背一个布袋进城,逢人即笑,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行如疯癫,圆寂时作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人就根据布袋和尚的形像,塑成了弥勒佛宝相。你看他慈眉善目,雍容大度,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无所不容。”真是大气度!另外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寺庙将弥勒佛塑在大山门口,也显示出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接引众生进庙随喜。弥勒佛后面是韦陀像,韦陀手持金刚杵,有双手合什托杵相,也有持杵相,持杵的杵落地则表明该寺是不接纳挂单僧的,杵举中间,表示可以短期接纳落单僧,杵高举在上,则可以长期接纳挂单僧。韦陀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它面对大殿,使佛祖说法的时候不至有歪魔邪道打扰,他还对内监督僧人的行动,僧人进出多要从他面前经过,接受他的监督,因此他就象寺庙的纪委书记。
这是轮藏殿,对面为大悲殿,两殿都为重檐歇山亭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格局。 (大悲殿)我们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里供观音菩萨,故名大悲殿。大慈就是给予一切众生乐,大悲就是拔除一切众生苦,这里供奉的观音像宝相庄严,高达六米,两壁刻着历代名人画的观音像。(若没有进后山赵绘沈绣之楼,也可于此讲历代名人画观音像的由来)。
(法乳堂前)现在我们来到法乳堂,法乳堂取“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之义,我们说如饮醍醐,醍醐是牛奶的精华,这里命名法乳堂,也比喻佛法是人间思想的精华。以滋养众生给人智慧给人清醒。法乳堂匾额门联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一堂都圣哲,万派皆朝宗”,因为法乳堂供的是佛祖释迦摩尼像,各派都来朝拜,一堂都圣哲是因为法乳堂两侧供奉着中国佛教史上的十八高僧像,这十八高僧像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参与选定,由南通籍画家范曾手绘,在北京制成陶瓷壁画的,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法乳堂东面是方丈室,过去称俯涛轩,为文人聚会之所,当时狼山脚下便是大江,俯涛就是俯身即可揽到波涛之义。《维摩诘经》说维摩诘住的地方“地方一丈,可容千人”他在此说法,后来方丈便成为寺院主持居住的地方和称号,室内挂的“善根寿相”的匾额是张謇先生写给当时的方丈海月法师的。(法乳堂壁画前)这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它译了很多经典(300卷)其中《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成了后来法相宗的祖典,《法华经》成为天台寺的祖典,《金刚经》成了禅宗的祖典,《成实论》成为成实宗的祖典。玄奘大家都是熟悉的,他又称唐三藏,因为佛教典籍有三藏数千部,经藏是记录佛祖语录的经书,论藏是后人论述佛经的著作,律藏是讲佛教戒律的书籍,通一藏才可称法师,历史上通晓三藏的人寥寥可数,玄奘就是通晓径论律三藏的法师,所以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僧赴印度取经,取回不少经文,其中他译的《瑜珈师地论》《成唯识论》后来成为唯识宗的宗典,玄奘后来被尊为唯识宗的初祖。这是禅宗大师慧能,他本来不识字,后来听人家读《金刚经》一听之下,如瓶注水,豁然开悟,于是投奔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弘忍为了传法考验弟子,命弟子各作一偈,他的大徒弟神秀作了一偈: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慧能
听人家读了以后,认为写得不够,他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引得弘忍大惊,后来便传法脉给慧能。慧能的这首偈,含有深刻的佛教思想和哲学思想,菩提代表物质,明镜代表意识,菩提无树,明镜无台,这样物质和意识都是空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是大彻大悟。慧能强调顿悟,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见性就能成佛。后来慧能被尊为禅宗的六祖。这位是弘一法师,他是近代律宗大师,中兴了衰微已久的律宗。在俗时为书画、音乐、篆刻、戏剧大家,少年时,风流倜傥,极富才气,“二十文章惊海内”,也曾到日本留学,他的成就很多:他最早将西洋油画引入中国,他和欧阳予倩等创办“春柳社”,是中国话剧运动的最早创始人,他也写了很多传颂一时的歌曲,如《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但是在艺术成果辉煌、如日中天之时,他却毅然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九日在杭州虎跑寺正式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怀着振兴南山律宗的宏愿,云游四方,萍踪无定,挂单弘法的寺庙达上百处。1920xx年后驻于闽南弘法利生,1937年日寇侵华他提出“念佛不忘爱国,救国必须念佛”,自题居室为“殉教”室。并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后厦门遭日机轰炸,弹片入室,大师泰然无惧,终不伤其毫发。诚如他的一首诗云:“亭亭一枝菊,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他持戒谨严,芒鞋衲衣,(据说出家后只穿一件衲衣,补钉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享年六十三岁,圆寂前写下“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及“悲欣交集” 的偈语。他的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相表记》。
各位游客,大家好!
古语有云“苏州以市肆胜,杭州以湖山胜,扬州以园林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扬州园林的代表之作——何园。何园,始建于1883年,独特多样的建筑手法,多方兼容的艺术风格使得何园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园林”。
“依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何园主人何芷舠效陶潜之情操“吾其归去”,辞归田园,寄情山水,“寄啸山庄”是以得名。但园主人姓何,故而后人惯称何园。
何园布局精巧,住宅、景点,独立成章又相契相和,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堪为中国园林改革之最,长期以来备受推崇,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因而,何园如梦幻般的人间天堂也吸引了诸多剧组前来取景,《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录制了大量亭园风光的曼妙美景,深受观众好评!
首先,步入东园,迎面月洞门上镌刻的便是当年园主亲自题写的园名——“寄啸山庄”,移目而前,一座长达60多米的贴壁山状若蛟龙,有“城市山林”之美誉。
转过玲珑剔透的石屏风,牡丹花香扑面而来,花朵微颔,随时准备被簇拥着前来观赏的游人轻拈一嗅。池花相映,合抱着敞开山门迎客的牡丹厅。厅北是在构造装饰上最具创意的构撰——船厅。两千多年前,孔子乘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乘桴桴于海”,是故船厅又名桴海轩。厅两旁有楹联一对曰“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船艇后面的西北角上有座不起眼的小楼,大年大公子何声灏在此夜夜奋读,勇过三试,一朝钦点翰林,成就了何门祖孙两翰林的巨大荣耀,也给何园留下了一座“翰林公子读书楼”。读书楼里简朴清寒的陈设,威严肃穆的家训和工工整整的试卷、热烈醒目的捷报陈列在一起,相映成趣,对人们讲解着“学而优则仕”的真理。
人间仙境是西园——
和东园相比,西园的山水特色设计更为别具匠心。幽深廊道,山水重复,蝶语花飞,巧妙的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优美画卷。同时,西园还是欣赏“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的最佳角度。
园主人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追求,在此理念的指导下,相继在园中建造了水心戏台——水心亭和专门收集经史子集的蝴蝶厅。
桂花厅坐落于山石桂树丛中,厅内百余种桂花竞相绽放。“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秋到何园赏月,赏桂,观赏水心戏台曲艺表演,尽情吮吸桂花的芳香体味远离城市喧嚣的另一种宁静。所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这大概就是园主人当年设计园林时的心境写照吧!
素有小花园之称的片石山房,其故事引人寻味,风景耐人寻味。据说,刚满十岁就遭国破家亡之痛的明皇室后裔朱若极,为避灾祸,隐姓埋名,出家为僧,法号石涛。他钟情山水,一生遍访名山,“搜尽名山打草稿”,开创中国画坛绘事一代风尚。他同时也是一位叠石造园的高手,在四十一岁时结束羁旅,隐居扬州,创作了其遗留人世的唯一叠石作品,那便是人间孤本——片石山房。直至光绪九年,何芷舠购之并至于何园。
过“注雨观瀑”门景,有琴、棋、书、画四景陈于水榭三间其东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天任馆”,堪称何园最老的建筑。厅东面墙镌有“片石山房”石刻一幅,字体飞舞灵动,古色古香。
游罢片石山房,则不可不揽怀镜花水月。片石山房之西廊有镜一面,镜湖相映,步行其间,月随人移,极尽盈缺之变,此景暗隐佛理,用心方可彻悟。
各位游客,最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我国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这首诗: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春波绿,览胜来登一串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