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端午节的作文(精选27篇)
今天是端午节,原本应该是快乐的一天,但是我却被妈妈教训了一顿。
昨天,妈妈给我了1元钱,让我买早点,并且要补回5角钱。晚上,我刚要睡觉,妈妈突然问我5角钱怎么没给她,我想:怎么办?我那5角钱已经买笔了。怎么办?怎么办呀?我吞吞吐吐的说:我的钱......老师借去买早点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给哪个老师的?明早我们一起去问一问,一定的,我一定要去问个清楚。”我想:明早怎么办呀?我只能求求上天了。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晚上连觉都没睡好。
今早我想:妈妈应该忘了这件事了吧?可是,妈妈不但没忘,还硬拉着我去问清楚,我想:如果不去的话,我可能又要被妈妈美美实实的收拾一顿了,可是,老师跟本就没问我借钱啊,怎么办。眼看妈妈正在找东西打我,我只得央求妈妈:”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撒谎了,请你原谅我吧,我真的不敢了.”妈妈却不听我的话,到厨房去了,并且把我的书包锁了,说:“除了我可以打开门拿她的书包以外,谁也别想开开这个门(暗示爸爸不能开门)。”我又到了厨房,爸爸也跟着我来了,我跟妈妈把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妈妈还是怀疑我买了东西吃,因为我平常很喜欢拿钱去买零食,这都是我平常嘴谗的坏毛病,造成了我的冤案。
在这个端午节发生了这么一件事,真是扫兴啊。
今天是端午节,你知道端午节的有来吗?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诉大家吧!
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就是这样的。
我过端午节那天,南方会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比赛。。。。。。北方则会去踏青。
请大家记住这个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先辈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天,我和妈妈去了香包展厅。来到世纪广场,那里人山人海,车辆川流不息,到处都是香包。走着走着,忽然眼睛一亮,我最喜欢的红牛手链!我马上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您可以给我把红牛手链买下来吗?”妈妈说:“可以。”我真高兴!
不一会儿,妈妈和我来到一个做姓名手链的小摊,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叔叔制作的又精美又好看的手链。妈妈看到我羡慕的眼神就知道我喜欢。她叹了口气说:“好吧!给你做。”于是,我就选了一个“心”字形状的链子,里面还写了一个“蛇”字,一条活泼的“小青蛇”在链子上晃来晃去,有趣极了。我还选了三朵花做我的姓名,“曹”是一朵玫瑰花,含苞欲放;“嘉”像一束绿色的小草,争奇斗艳;“麟”像一只蹦跳的小鹿,凄楚动人,把这三个字串起来,就像天空中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鹰,要去远方寻找理想和永恒。
回家的路上,戴着我心爱的饰物,心里乐滋滋,甜蜜蜜!
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我喜欢这个充满家乡味道的节日。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过端午节。我们一进门奶奶就说:“今天是端午节,咱们包粽子吧!”我们答应着。奶奶说:“竹叶还要再泡一会儿才行。”
等了一会儿,开始包粽子了,我们每个人都拿起三片泡好的竹叶,用手抓起一把糯米,放到竹叶里,又放上几颗大红枣。然后包成了一个圆锥形。一个粽子包好了,我很高兴。我对奶奶说:“原来包粽子这么简单。奶奶说:“真正包好不简单!”等包完粽子收拾了一下,一会粽子也熟了。
我们全家人吃着香甜的粽子,心里高兴极了!
星期三第一节课,我们排着队伍到美术教室去包粽子。到了美术教室,我们各分四桌,每一桌都有一位奶奶教,我们一桌是侯希闻奶奶。大家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看着奶奶包粽子,她包粽子地过程很熟练,很快,不一会儿,就包完了一个粽子。我心想:原来包粽子这们简单啊!我还以为很难呢,怕学不会!接着到我们包粽子了:我先拿了四片芦苇叶子,然后把它们卷成一个漏斗形,放米时由于手松了,漏斗形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试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像泄了气的汽球,但我想到了一句名人名言“失败为成功之母。”我的信心又回来了,接着我让奶奶帮忙,让她拿着漏斗我来放米结果成功了,
我又继续做着。做到系完绳子以后,我以为已经做成功了,拍手欢呼,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拿起粽子的时候,米却从芦苇叶里掉了下来“哗啦啦!哗啦啦!”掉下的米好像在说:“你真笨!连一个粽子都不会做,哈哈!哈哈!”我又灰心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的粽子竟然自形能体了,但我又想到了答应过爸爸妈妈要包粽子给他们吃,我又振作起来,重新包粽子。不一会儿,粽子又重新包好了,米没有一点漏出来的,我非常高兴,接着又开始包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过了一段时间,包粽子活动结束了,望着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粽子我喜出望外,虽然没有市场上卖得好,但我很开心,因为那是我自己包的。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能向困难低头,只要你不灰心,认真总结教训,那件事就会变得很渺小,努力就会成功。
今天是端午节,妈妈给我买回来一些粽子。这些粽子都是三角形的,有红枣的、豆沙的……吃起来那味道又香又甜,可好吃了!吃完了,我帮助妈妈收拾餐桌,餐桌被我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对我说:“靖宇,真是长大了!”
吃完粽子我就去写作业了,我把字写得很认真,很整齐。妈妈看完了我的作业高兴的笑着说:“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的!”
我听了妈妈的话也高兴的笑了!
姐妹们、朋友们都纷纷回家了,因为明天端午节。
刚刚送走了橘子,一个人回到工作室。
一连几个晚上都将一个人度过。
她们三个都在的时候,吵着闹着还总有烦着的时候,只是在这个时候,会格外的想念。
这样的感觉我得习惯,再不到一个月,我们就真的要离开,她们各自去新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只有我,习惯似的,一个人留在这里。
看完了《绝望主妇》第四季的完结篇,最后旁白是这样说的:我的朋友们每周还会坚持见面聊天,这样的小小聚会与扑克和八卦无关,只是每七天她们都要聊聊彼此生活中的故事,她们在经历苦难和幸福之后,发现了人类的天性,那就是没有什么比友谊的长存更重要,尤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我相信!
我也渴望有那么一小撮朋友,每七天,或者每个月,哪怕每一年可以坐下来聊聊心声。
好久没写东西了,不是没有的写,在汶川地震后真的有太多感触要写,只是觉得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都不如冲到第一线去抢回同胞的生命来得实在!
只是我没有那么做,或许是没有机会,或许是没有勇气,或许是没有资本,总之我还过着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的生活!一样吃饭、一样学习、一样出外业、一样写文章。
似乎只有流泪和捐款才能证明我惦念着他们,我缅怀着他们,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的确应该理智面对这场灾难,死者安息、生者前行!
明天又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却有那么多那么多同胞再也无法与亲人团聚,无辜的生命竟脆弱到来不及半点思考就匆匆、永远地离去!
活着真好,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就改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经历了5.12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都应该振作起来,永远都不能忘记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离开我们的同胞,同时也要珍惜自己还活着,珍惜这次让我们为他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的机会!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当姥姥念起这些歌谣,我就知道端午节快到了。
每年端午节前后我们小孩子便会挎上篮子和姥姥、姥爷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到了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和采集艾草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伙伴们都争着到山上去采集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并且把快乐分享给大家。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之一,今年端午这一天姥姥、姥爷早就准备了粽叶、糯米、大枣、豆沙和草绳……一些材料来包粽子,糯米要用凉水泡一泡,包出来的粽子才会粘。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会坐下来包粽子,先拿出一片粽叶把它卷成三角锥体形状,往里面装入糯米和大枣,再将多出的粽叶折回包好,再用草绳一捆一个立体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不长时间我们就包出了满满一盆形态各异的粽子。可以下锅煮了,只见姥姥把包好的粽子像赶鸭子似地倒入锅里,和粽子一起入锅的还有圆溜溜的鸡蛋,一小时过去了,终于可以出锅了,姥姥和妈妈一起把粽子和鸡蛋从锅里捞出来,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粽子、吃鸡蛋。
吃完了粽子我又和姥姥学起了缝香包,姥姥一边缝一边对我说:“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为讨吉利。传说屈原投江的时候正是夏天,蚊虫四飞,老百姓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就纷纷用艾草点燃,用艾草烟熏蚊虫,后来有人建议,可以用布来包裹檀香……延续到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香包后,再串上一根布绳,挂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预示着蚊虫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的传统习俗”。边说边缝,一个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带在脖子上一丝淡淡的香气散发出来。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这时电视正在播映的节目是“赛龙舟”,只见每支龙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奋力的挥舞着小桨整齐地划着,我们被节目中紧张的气氛和壮观的场面吸引着,姥爷告诉我:“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划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延续到现在端午赛龙舟就成了一种习俗”。
今年是我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端午节,我过得很有意义,我参与了采集艾草、包粽子、缝香包还了解了赛龙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过节很幸福!
端午节来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我很爱吃粽子,也很爱包粽子。去年端午节我就在奶奶的帮助下包了许多-棕子。我先拿来一张粽叶,把它卷成三角状,放进米饭和红枣,最后用一张粽叶包上。煮好后,味道可真香呀!我在上面撒了点白糖,再咬一口,香气扑鼻而来。又甜又软。
每当我吃着粽子的时侯,就想起屈原,我也要像他一样爱祖国。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下午我参加了一个做香包,包粽子的活动。
我先拿了一个香包的材料包,里面有填充料、几片无纺布、两片双面胶、针和线。我先穿好线,在两片布料上缝,缝到一半时,我停下了,开始放填充料,我把填充料塞的很满,后面我用了很大力气才缝完,最后我为这个粽子一样的香包,用双面胶粘上五官,呼!终于完工了,我长吁一口气,突然,我看见有人有包粽子了,便凑过去也想包粽子,我先拿起两片粽叶,把它包成漏斗状,再往里面加糯米,把多余的部分压下去,最后用线扎紧,我还包了3个粽子呢!
我不仅学到了技巧,还很快乐,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端午节。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下的。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与消亡,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几乎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会有人出来念叨一番。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
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点夹心粽。一种是素心,在米里掺上红豆,或红豆沙,或去了核的枣肉;肉粽,是将过年时省下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
不同内容的粽子还得放在一锅里煮,就要变换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线上作出记号,以利辨识。常见的有四角粽与小脚粽,后者较难包得规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围坐在木盆边包粽子,也是一种手艺的考试与较量。有时邻家的女人也凑过来看,品头评足;自恃手艺好的人,还会大方出手,动作麻利优美地包出个挺括的粽子来,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赞美。近年超市里卖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简单地折成一个长方体,全无艺术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术活,往往是头一天晚上煮开了,就焐在煤炉上,夜里要起来看几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夹生。那一夜里,真是满室生香。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十分爱国。但因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间,他认为自己不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国家出力,不能改变楚国现在的状况。而跳入汨罗河,为国捐躯。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可大家却失望而归。于是,百姓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类和虾蟹蚕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叶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传说,河中有只凶残的恶龙,可他却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兴风作浪,为祸百姓。于是,人们便下定决心要活捉这条恶龙。经过千幸万苦的努力下,人们终于抓住了这条恶龙,将他的筋抽出来。因为这条筋太长太长了,所以人们把筋剪成一条一条的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此,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绑彩绳的传说了。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一项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以前,粽子只有一个味,是用糯米和红枣做成的。现在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已达几十种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欢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欢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还有些人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总之,粽子的品种是特别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绿衣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脚的,不过,也有三只脚的只是市场上不常见罢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凉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极了。
戴彩绳,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们会用不同的彩绳,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心灵手巧的老人还会在上面系上铃铛,手一动就会发出极为清脆的铛铛声,好听极了!再来看看香包,种类不同。有小动物的,有花朵的,还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香包可香了,还可以驱逐蚊虫呢!
除了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还有赛龙舟呢!到了那一天,河两畔的人们将河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观看赛龙舟,那场面壮观极了!
这就是端午节,你们听后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儿歌,我就想到我们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与屈原离不开。那天,屈原听说楚国当时外有强敌,朝廷腐败,屈原难过极了,抱着石头跳入奔流的汨罗江里。楚国人民知道后,都划着船去找屈原的尸体,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为了不让鱼虾把尸体吃掉,他们把白米撒入汨罗江里让它们吃白米。这样就形成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又称重五,也叫龙舟节。由于这一天是五月初五,所以很多习俗和“五”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黑、白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每逢端午节,我都要回奶奶家,奶奶会先从菜市场买回芦苇叶,瘦肉,红枣和糯米,到家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于是我连忙跑过去,看着奶奶包粽子。奶奶先用热水把芦苇叶烫了一下,拿起来,再把俩片叶子交叉绕成三角形,抓一把糯米放进去。不一会儿,一个个精致的小粽子就完成了。煮粽子的时候,我就闻到一阵芦苇叶的清香,真想咬一口。晚上,奶奶会煮艾叶水给我洗澡,我开心极了!
啊!我爱端午节!也崇拜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让我们在端午节一起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与消亡,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几乎每年的春节和中秋节,都会有人出来念叨一番。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
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点夹心粽。一种是素心,在米里掺上红豆,或红豆沙,或去了核的枣肉;肉粽,是将过年时省下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
不同内容的粽子还得放在一锅里煮,就要变换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线上作出记号,以利辨识。常见的有四角粽与小脚粽,后者较难包得规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围坐在木盆边包粽子,也是一种手艺的考试与较量。有时邻家的女人也凑过来看,品头评足;自恃手艺好的人,还会大方出手,动作麻利优美地包出个挺括的粽子来,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赞美。近年超市里卖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简单地折成一个长方体,全无艺术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术活,往往是头一天晚上煮开了,就焐在煤炉上,夜里要起来看几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夹生。那一夜里,真是满室生香。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我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竹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红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块,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
五月初五的这天早上,勤劳的女主人把糯米炒香,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煮熟了揭开锅,屋里顿时都弥漫着竹叶和粽子的香气。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
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加油呀!加油呀!”在人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响锣,龙舟好手们斗志昂扬、奋力挥舟,冲向彼岸。好一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多么令人难忘的节日啊!一个催人奋进的节日。
篇四:写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这一天的早上,妈妈给我们端上了一盘我最喜欢吃的粽子。吃完早餐后,我们一家三口一致表决去老山森林公园玩,于是我们就整装出发了,一路上我坐在车上,看见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心情别提多高兴了。
一进老山大门,只见高山耸立,古木参天。这里很偏僻,去这儿游玩的人不是很多,但是空气新鲜,环境幽静。我们首先玩了空中自行车,我和妈妈坐在空中的车上,我让妈妈不要蹬脚踏,我一个人使上全身的劲,车子开始缓慢的向前滑行,到了拐弯处就不行了,要妈妈和我一起蹬,车子才能前进。
累了我们就在上面歇一会儿,身旁茂密的树木就像一把大伞,遮住了耀眼的太阳,微微的风轻轻的吹在脸上,就像妈妈的手在我身上抚摸,身边枝头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唱歌,真是感觉舒服极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滑草场,这以前来玩过两次,但每次都是我坐在车上,爸爸妈妈跟着我跑,但我还是很怕。这一次不同的是,妈妈站在我要到达的终点,我一个人坐在车上,车子由于工作人员的推动和地形一高一底的坡度,开始飞快的向下滑行,刺激极了!我不怕了。
我们玩了很多,如:奇怪小屋。多面镜,金陵第一鼓,走绳锁等,眼看太阳已开始西下,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才匆匆离开。
这个端午节玩的可真开心呀!
今天是端午节,我跟妈妈要去奶奶家过节。
我们坐上了汽车,不一会儿,就到了奶奶家。奶奶包了好几十个粽子,看见我们来了,连忙拿出来让我们吃。我吃了一个里面有花生和豆子的粽子,香香软软的,真好吃。接着,奶奶又拿出好多水果,里面有我喜欢吃的梨,还有妈妈喜欢吃的苹果。爷爷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我就拿了一根香蕉给爷爷吃,大家都夸我是个乖孩子。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国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中国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中国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吃粽子了,天姿,吃粽子了。”妈妈在餐厅大声地喊我,我连忙关掉电脑游戏跑过去。
只见粽子像舞蹈演员一样,排成一圈一圈的;粽叶被包得棱角分明,仔细看,有的像伸出腿脚跳舞的小朋友,有的像拉开架势准备攻打别人的斗士,还有一个被粽叶包的圆圆的,像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
我拿了一个紫薯馅的,慢慢地解开粽叶上的细线,一层一层地揭粽叶,脱了衣服的粽子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冒着热气,飘着粽香。我“呼——”使劲往粽子上吹了一口气,希望它凉的快点。然后顾不上它是否凉了,就用牙齿咬了一点,“啧啧,真好吃。”我边吃边说。接着又朝着它吹了一口气,然后咬了一大口,“哇!紫色的,妈妈快看,紫薯,真甜!”我边吃边说。
妈妈剥着粽叶对我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我看着妈妈,嘴里嚼着粽子说:“昨天才从电脑里看了屈原的故事。”妈妈轻轻地“哦”了一声。
我又问妈妈:“妈妈,屈原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把粽叶放在桌子上说:“应该是真的吧!史书上有记载,还有我学过屈原的《离骚》这首诗。是节选的段落,那首诗很长的。”
妈妈还给我讲了她小时候怎么过端午节的故事。吃着粽子听着端午节的故事,真是快乐!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小懒虫!快起床,今天是端午节,妈妈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还在睡觉?”妈妈兴致勃勃地叫着。难得的假期,我还真想好好地睡一觉呢,都被妈妈搅和了,可是我昨天答应妈妈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还是很快地起床,跟妈妈学着包粽子。
妈妈拿出泡在水里的粽叶,还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们两个准备“操作”了。首先妈妈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骤:①选料,选择好合适的粽叶;②把糯米放在折叠好的粽叶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进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来包粽子还有学问呢。
妈妈开始包了,她神色严肃,十分细心。一层又一层,一道又一道,两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练地上下翻飞,这不,不一会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显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妈妈这个包粽子的好手,已经包了几十个粽子了,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的进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妈妈有说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认真操练着,可是这粽子似乎看我是个孩子,非闹点小脾气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个粽子都没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说:“哎呀……就你……还想把我给驯服……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可“不服气”了,这小小的粽子就能难倒我吗,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妈妈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带着些虚荣心努力的学着。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茅塞顿开,真棒!我终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手中的这个小粽子,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贵,那种喜悦与兴奋难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粽子。妈妈往锅里加了许多的水,然后开始煮,煮了好一会儿,粽子就好了,此时家里到处都弥漫着棕子的香味,终于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今天我不但与妈妈学到包粽子的“手艺”,还尝试了包粽子其中的快乐,真实一个难忘而愉快的一天,让这样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叫端阳节、重午节。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学者闻一多还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日子。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中,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吃屈原的遗体。端午节的来历我不是特别清楚。端午节的欢乐之时,人们也要把房子打扫干净,还要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端午又称为重五的原因是端午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比如人们用五种颜色的线系在儿童的脖颈,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五端”,南方还要吃五黄。
希望端午节能流传下去,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