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热闹的春节作文500字(精选3篇)
我天天盼望的除夕之夜终于到了,全家团聚在一起,热闹极了!
晚上,妈妈精心准备了许多好吃的,爸爸也在厨房里忙碌着。天就要黑了,爸爸妈妈赶忙把饭菜端上桌,过年的气氛立即浓了起来。“开饭喽!”妈妈从厨房里喜气洋洋地走出来 ,一顿丰富的除夕晚宴开始了。一向不喝酒的爸爸妈妈也兴高采烈地喝起了酒,到处洋溢着快乐与喜悦。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刹那,大朵大朵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整个城市变得一片通明。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火红的大衣,有的像亮晶晶的星星,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啊,太美丽了!
我和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妹妹再也忍不住了,立刻跑到到楼顶放烟花。我最先点着了一个“满地珍珠”,顿时金花四溅,犹如千万只美丽的蝴蝶在飞舞。然后我鼓起勇气点燃了一个大礼炮。过了一会,空中忽然升起一颗美丽的明星,随着“轰”一声,天空中展开了一朵五颜六色的花儿。哥哥也不甘示弱,放了一个“喷火龙”,顿时红花四溅。
啊,这个除夕真是令人难忘呀!
大年三十这天,是一个值得欢喜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处处充满喜气洋洋的景象,大街小巷响起了热闹新年的问候语:“新年好呀,新年好呀!”大家脸上都充满了幸福的笑容,大人小孩子换上了漂亮的新衣。
我们家也很热闹。哇!晚上的团圆饭可真丰富呀!有我最爱的芋头丸,有令我垂涎三尺的鱼,还有美味的腊肉……所有的美食一一摆上了桌。可是在吃饭的时候,我一心想着五彩缤纷的鞭炮,根本无法专心吃饭,于是我胡乱吃了一小点火锅,就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吃饱了。”不等妈妈回答,我便溜之而去,跑到楼上,拿了下午买的鞭炮“旋涡”烟花棒。弟弟妹妹看见我拿着烟花棒,急急忙忙地下了楼,也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饭,便向我跑来。
我先拿起了“旋涡”鞭炮,把它点燃了。呀!这简直就是一个五颜六色的“旋涡”呀!我不禁喊了一声,顽皮的弟弟上前一看,便用他那好动的脚踩了上去,他踩了一会儿,“旋涡”就停了一下,正要松开,旋涡又转了起来,吓得弟弟一蹦三尺高,让我和妹妹捧腹大笑。
鞭炮放完后,爷爷开始给我们分红包了,爷爷说这红包代表着岁岁平安的意思。我突然想起了诗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这压岁钱给我们小孩子用处就在这诗里面。我们在爷爷的祝福中接过了红包,乐得一蹦三尺高,分头放在自己的枕头下,准备等会儿枕着它睡。
“啪”的一声,一阵烟花飞上了天空,它像一朵美丽的花绽开,落下时,仿佛天女散花,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占满了夜空,各式各样,数不胜数。新的一年也将在这烟花中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梦想也一定会如这烟花般璀璨!
今年,爸爸带我去香港过春节。我很高兴,因为我太想去看一看香港是怎么过春节的。
到了香港,映入我眼帘的是数不清的高楼大厦。香港的春节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在大街小巷、广场随处都会看到舞狮、舞龙表演,以求得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香港,放烟花是禁止的。不过,从1982年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二,机关会举行一次烟花表演,这已成为香港迎春节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除夕这天,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节目,首选当然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鲜花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花市中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让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的花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喜气洋洋。
香港人很少在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什么的,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些商场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贴挥春的寓意和贴春联、年画一样,都是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顺便给大家讲讲挥春的的来历。新年来临之前在门上贴福字挥春的习俗,相传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的元宵,朱元璋微服出游,在一个市镇上看见许多人正围观着一幅画,画上画了一个抱着大西瓜的赤脚女人,意思是取笑淮西的妇女脚大。
由于当朝的马皇后是淮西人,长着一双大脚,朱元璋十分恼怒,回宫后马上派人到该镇上调查,了解那幅画是由何人所绘和围观的又是什么人,然后在没有参与绘画或围观的人家的大门上贴个福字作为标记,好让县府可以派人到没有贴福字的地方捉人。一个好心的官差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人,等县府的官差抓人的时候发现所有人家都贴有福字,只好作罢。后来,人人便相信如果贴有福字挥春便可合家平安。以后每逢农历除夕,大家便用红纸写上特大的福字贴在门上,希望来年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这次的香港旅行让我懂得了很多香港的春节习俗,真是不虚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