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小学作文500字(精选16篇)
今天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我们全家一大早就起床了。
吃完早饭后,大人们便各自忙碌起来。我先在房间里做了一会儿作业,然后到院子里看看爸爸他们都在忙些什么。我看到妈妈正在做蛋饺,我便好奇地走过去看了起来。只见妈妈先用一个勺子放在煤炉上烧热,用一块鸡油把勺子里面均匀地涂抹一遍,再舀一小勺已经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地倒入勺子里,慢慢晃动勺子让鸡蛋均匀地摊开,最后在中间放入一块肉泥把鸡蛋的一边向另一边对折,再加热一会儿,就这样一个美味的鸡蛋饺就做好了。
我看见爸爸在贴春联,就过去帮忙。我帮着爸爸用刷子把春联的反面刷上一层浆糊,然后爸爸再把春联贴到门上。不一会儿,我们就把春联贴好了。我看到左右邻居都贴上了鲜红的春联,不禁想到了“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两句诗句。我们贴好春联后,就到厨房帮爷爷奶奶准备年夜饭。爷爷奶奶准备了一桌子丰富好吃的菜。到了下午五点左右,爷爷放过鞭炮,我们就开始吃年夜饭了。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
今年的除夕真是一个既开心又忙碌的除夕啊!
x年过去,x年来临。过完了热热闹闹的除夕之夜,新的一年来临了。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欢度佳节。可是,在大家团聚的时候,有些家庭却无法再和家人团聚了。今年的初一我们一家人没有像往年一样去亲戚家拜年,而是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小哥哥。
小哥哥是妈妈的一位老同学的儿子,他的身世十分悲惨。在他四岁时,一场车祸让他永远的失去了爸爸。没有父爱的他从小就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东山外国语学校。在初中,他学习更加勤奋了,年年都是年级前三名,让他的妈妈十分欣慰。可是,这种虽穷但美满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他的爸爸去世后十年,也就是他十五岁的那年,灾难再次降临到他家------他被查出是白血病早期。那时,他因为中考前一模的优异成绩已被江宁高级中学提前录取了。可因为这场病,他不得不辍学去看病。家里的一点存款早就用完了,家里的消费全靠一个小店维持,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了,他的妈妈为此操碎了心。
就在这时,一双双援助的手从四面八方伸向他。先是他所在的班级在班主任的号召下收到同学老师们的捐款一万多元。然后他 妈妈的老同学们也都纷纷向他们捐款。不仅如此,他 妈妈有的同学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鼓励、安慰他。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他时,他正在写作业,他的脸因受药物影响而红肿着,但是他的眼睛里却充满了憧憬和自信。妈妈把钱塞到他手里,说:“今年的春节我们和你一起过,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叔叔阿姨、兄弟姐妹在你身边,你不会再孤单了。”
是呵!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小哥哥是不幸的,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在他遇到困难时有着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帮助他们,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充满爱的春节。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每年新春佳节都许多传统的新春佳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新春佳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新春佳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新春佳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新春佳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新春佳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盼望着,盼望着,春节到了,我心里真高兴。因为又可以看灯展、猜灯谜、放鞭炮、看焰火,对了,今年县里禁放烟花 爆竹,而且学校还三令五申。但是高兴的是,有大量的时间干平常不能干的事。
天一擦黑,我就让妈妈带我去文化广场看灯,那里的挂满了各各样的彩灯,有蛇型灯、圆形灯、条形灯; 还有小朋友非常喜欢的动物造型灯,比如马到成功、金鸡独立、大闹天宫;还有的灯上写着许多谜语让大家猜,可好玩儿了。
看完灯展,我们就回到了家里。因为我中牟县里也禁放了。不能放炮,我们买了许多气球,我和爸爸吹的大大的,吹累了,就用气筒打,用不了几分钟整个院子就成了五颜六色海洋。听到妈妈说:“饺子下好了,放炮”。我们开始踩气球,啪啪啪地响个不停。越踩越欢,笑声、气球响声夹杂在一起,充满了喜庆气氛。夜深了,我还想看电视不愿意睡觉,因为过春节,妈妈也不管我,我真是太高兴了。
该睡觉了,躺在床上,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欢快的笑声,我为他们也为我自己高兴,好一个惬意的春节!
期末将至,寒假在即;心之所系,当在春节。寒冬尽而初春至,冰雪融而草木生。一岁之始,每年当头。天上人间,洋洋喜气。某虽不才,愿此一记。
逢年年尾,每遭年头;正月初日,旧历春节。供奉祭祀,祈一岁之平安;去旧迎新,继中国之传统。门口红联,喜气映朝日之霞;庙宇佛香,云气赛神仙之境。童稚妇女,白首青丝,披红袍而挂绿带,喜于行而乐乎心。俯腰拱手,皆言吉利。
远亲近戚,走家窜门;疏朋密友,汇聚一堂。鸡鸭鱼肉,聊平日之家常;琼浆美酒,话人生之沉浮。灯火烛光,觥筹交错。千杯恨少,一醉方休。去旧岁之晦气,贺新年之伊始。其中融融,最喜童稚。元 宝利是,大展鸿运;红包压岁,又长一年。喜今朝之世事,乐明日之鹏程。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路旁道边,商贾如云。三五青年,成群结队;同龄少女,相与携手。游长街以购物,窜场坊以自娱。精挑细拣,犹豫不决。终一日而无物,非无上货;尽黄昏而未归,岂在成瘾?所以资富目高,心促难平尔。
漆黑之夜,灯火辉煌。昏辰几点,星月朦胧。而立之人,点爆竹以庆岁;垂髫小子,燃烟花以贺年。爆竹与烟花齐放,夜空共彩光一色。鸣声震耳,响彻穹宇之内;余音不断,消弥九重之外。人间何乐?仙境难比。
书至此处,不觉自喜。惟盼期末之快至,欲寒假之速达尔。
年味儿,在除夕开始蔓延。在不断翻动着的年糕中,我嗅到了年的味道,在男女老少的新衣中,我看到了年的颜色;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听到了年的笑声。欢乐的气氛环绕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寒冷,早已被大家遗忘,倒是红红火火让大家捧起。
年夜饭是过年里必不可少的主角,绝大部分人都会赶到家中,吃上那热腾腾、香喷喷、充满家的味道的年夜饭。在我们家,奶奶做的家乡菜总是让大家赞不绝口,个性是奶奶亲手做的肉糕、香肠、腊肉,让每个人都不停回味,火锅“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泡,肉的香味飘在空中,翠绿的青菜让人垂涎三尺,再加上黏黏的糍粑,更有了平时没有的感觉……男人们品着小酒,女人们唠着家常,而我和其他孩子们着正忙着找肉吃,在孩子们的眼里,有肉、有好吃的才叫过年呢!每个人都让这年夜饭多了一抹色彩。
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看春晚的,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美妙的音乐,听者主持人风趣的话语,看着让人捧腹大笑而又不失深刻道理的小品,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不到12点是没有人会睡觉的。而12点整奶奶会把我们边看春晚边包的饺子煮好,端上餐桌,一家人吃着鲜美的饺子,聆听窗外鞭炮声声。
大家都爱那热闹的鞭炮,可我却觉得很吵,最多也只玩声音微弱的摔炮,烟花才是我的最爱,买一大把烟花点上火后在黑夜的空中画出各种图案,又看着火星随着一缕烟跳开了。冬日里这些花争先恐后地盛开,人们的脸上也开出了花朵。
孩子们在春节最爱的事莫过于收压岁钱了,我们家里收红包也是必不可少的事,说一声“新年快乐”鼓囊囊的红包立刻就到了手中,孩子们脸上都了开了花。大人们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容嘴角也冒出了大大的弧度,我收到了红包后会立即打开数一数钱,难怪大人们都说我是个十足的小财迷呢!
春节让家人的心更近了,也让人们的心更暖了,这又是新的一年,我们又成长了一岁,要更成熟一些,更独立一些。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加油!
在我的印象中春节就是吃吃喝喝,走走亲戚,串串门,嘻嘻哈哈就过去了,今年的春节却是令我难忘,因为这个春节是和哥哥一起看烟花,一起研究烟花、发现烟花,一起分享着快乐。
记得除夕那天晚上,大人们都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着晚饭。我和哥哥就一起在阳台看着别人放烟花,讨论着哪一家的最漂亮,在远处烟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竞相绽放,时不时把天空照亮,这时,哥哥就给我解释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 药,也就是它才有了烟花。
正当我陶醉在这绚烂的烟花中,一餐丰盛的年夜饭就煮好了。全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过年夜饭,就走到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春晚节目十分精彩,哥哥给我解释那些节目的亮点时,不时地让我捧腹大笑。
在笑声中时间过得飞快,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倒计数结束后,新的一年——兔年来到了,这时外面的鞭炮声已震耳欲聋,我和哥哥就争先恐后地跑下楼去,我们就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烟花冲向天空尽情开放,看那一串串红彤彤的鞭炮像一条长长的火蛇,迸发出一道道金光,鞭炮声一声高过一声,烟花一个比一个漂亮。
在这花炮的海洋里,想着这些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看着这热闹的景象,我和哥哥享受着这欢乐的气氛。然后,我和哥哥一起许下新年的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万事如意。
这就是春节,一个永远充满欢乐和激情的日子,也是许下愿望,播种美好明天的种子。
今天是除夕,到处都充满了浓浓的佳节气息。大人小孩穿上了新装,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人人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见面无论认识不认识的都爱打个招呼……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连平时顶爱凑热闹的月亮都不知躲哪儿去了。在这漆黑的夜晚,人们丝毫感觉不到黑暗,因为到处都有鞭炮和烟花在燃放。“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把天空映得得五彩缤纷。邻居家开始放烟花了,他们家的烟花好看极了,不一会儿,烟花放完了,我走上去,想看看放这种烟花的烟花筒什么样,忽然间,“轰”地一声巨响,我吓了一跳,心提到了嗓子眼,原来邻居家的烟花还没放完。这一响喷出的烟花比前面好看得多:闪闪的烟花从烟花筒中瞬间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只剩下一条长长的小尾巴……
过了一会儿,爸爸“搭长城”回来了,我们便拿出了烟花筒,准备放烟花,爸爸先把烟花在木栏上,用打火机点燃一支烟,又用烟点燃了打火线,做完这一切,他迅速退到离烟花二米远的地方。我们家放的烟花虽只有一种颜色,但也很美:还没等你看清楚,烟花便“嗖”地一下飞上了天空,忽然间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接着一下子消失不见。
春节是中国各民族的传统佳节,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中国就有这个佳节,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中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__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佳节就改为春节。
在中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 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在雪花飘起的时候,火红的春联,纷纷挂出;在冬意渐深的时候,震耳的鞭炮,纷纷响起;在花朵凋零的时候,回乡的梦想,纷纷绽放。在我眼中的春节越走越近的时候,就这样,一年年地重复着这首关于春节的古老的歌谣,一切都不变……
我眼中的春节是思念与团圆。
思念的情愫在春节里蔓延,给了我们千里迢迢返回故乡的力量。这一年的春节,我随我的父母坐在颠簸的火车上,满车的人都与我一样的表情:期待,怀念,略带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坐在车厢一角的农民工们。他们在那恣意地谈笑着,话语时不时被爽朗的`笑声打断:“嘿,小王,买张票不容易吧!”“可不是吗,排了好长时间的队呢,可是想起来马上就见到我爹妈了,受这点苦也值了。”“小张,老婆孩子还在等着你吧,回去过个好年!哈哈……”我心想:这就是我眼中的春节。一年之中的辛劳,在与家人团圆的一瞬间,都会如同被太阳照到的冰雪一样融化成水。春节,还有什么比团圆更为珍贵?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每逢过年,街上挂满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里人山人海,买年货的,买礼品的,可热闹了。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砰,砰,砰”的鞭炮声。
家门口上挂着春联,我就去问奶奶春联的来历,于是奶奶告诉我:“春联也叫“门对”、“春贴”等,它以简洁,精巧,对称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作“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魔辟邪,以求吉利。桃符逐渐变成对联,后来桃木被红纸代替。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气氛,自然更浓了。”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鞭炮下楼和妹妹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春晚开始,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吃瓜子,一起看春晚。
节目上,中国人穿着红色的礼服,但外国人则穿绿色、金黄色衣服,我问妈妈:“为什么外国人不穿红衣服?”“红色在汉文化中,表示喜庆、幸福、吉祥,但在英语国家的人眼中,绿色和金黄色有类似联想的意义,而红色则意味流血,危险和暴力。”妈妈说。
春节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个节日,并传承下来。
“嘭!”“啪!”“噼里啪啦!”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与烟花声争先恐后地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阳台上。啊!那鞭炮与烟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昼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接着,一棵五颜六色的“礼花树”跃入了我的眼帘。那绚丽多彩的“礼花树”,又如以为婀娜多姿的姑娘,在夜风中亭亭玉立。它那五光十色的火花,有的红如血,恰似高山上的红梅;有点白如玉,又似迎春的雪莲。它们忽而像高挂的明灯,红光闪烁;忽而像漫天的繁星,光辉灿灿。伴随着火光,无数红色的降落伞被冲上夜空,又轻轻的、慢慢的从夜空飘落,犹如一个个俊俏美丽的仙女打着的红灯笼。看着绚烂多姿的烟花,听着此起彼伏的炮声,我的手情不自禁地痒痒了。我拿着“狗尾草”飞奔到楼下,用打火机点燃了“狗尾草”的导火索。“咝——咝——”夜空中出现了一个明亮的红色光圈。我轻轻甩动它,那光圈便变成了一直提着灯笼游玩的萤火虫。接着,“狗尾草”又变成了绿色,黄色……这火光,似乎在祝福我们全家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全家和睦,身体健康,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牛气冲天!不知是由于兴奋还是怎的,“狗尾草”一下子都化为一只只带着祝福的“萤火虫”了。这时,表妹自豪地走了出来,说:“我给大家讲讲除夕为什么要放烟花吧!”在灿烂的烟花的照耀下,表妹娓娓道来了一个动听的故事……
“五——四——三——二——一!”“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院子里响起了一片响亮的欢呼声。烟花在夜空争奇夺艳,竞相绽放。整个夜空成为了一个美丽壮观的大花园。
这一夜,花好月圆。炮声、喊声、笑声和祝福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支悦耳动听的交响曲,在新的一年,热情洋溢地奏响,奏响……
一个使人难忘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穿新衣、看春晚、放鞭炮……
最难忘的就是放鞭炮了。
春节的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在外面放鞭炮。我们买了许多鞭炮,有“地雷”、“窜天”……我先拿了一个“地雷”,点燃导火线,我就立马跑到了别的地方。“地雷”已经“开花”了,那声音,不低于排山倒海了!
我爸爸拿了一个”窜天”的炮。我觉得非常奇怪:它为什么叫“窜天”呢?难道是它能窜到天上去吗?我继续疑惑不解的看着:爸爸点燃导火线,便跑到了我这儿。那个“窜天”的导火线燃了起来。我疑惑不解的看着,只见:“窜天”一下子转了起来,它身边燃着火花,等那些火苗快没的时候,目瞪口呆的景象发生了:那个“窜天”突然飞了起来,在空中又燃起了火花,那火花比那时更旺更焰。
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为什么那个“窜天”在快到的时候又飞了上去,而那些火焰也比以前的旺?当然,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好记忆、些许快乐、还让我忘都忘不了这次的春节,这次的放鞭炮。这个春节的放鞭炮成了我心中永远都忘不了的记忆,给了我许多问题,也给了我许多快乐。这就是我春节的难忘记忆。
每个地方过春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佛山的春节里,特色的就要数逛花街和开油锅了。
在每年的春节前半个月左右,花街就开始了。我们上一年是在陈村花市逛花街的。那一天,我们来到花市时,外面水泄不通,连车子都开不进去,花市里人山人海。我的耳边全是说话声,有的是在讨价还价,希望卖主能把价减低;有的是卖主在推销自己的年花,年桔;有的是在找搬运车……而花市里的贺年植物更是应有尽有,年花有:蝴蝶兰,水仙,鸡蛋花……年桔也有不少:四季桔,金桔……我来到一个摊子前,发现这个摊子的植物很有趣,奇形怪状:橘树的树型像是姑娘们在做着体察操;袋袋果的样子活像一只小刺猬;苹果个个长得像个女孩,羞滴滴地躲在碧绿的叶子后……
在我们的精心挑选下,终于选中了合自己心意的贺年植物:一棵同我一般高的朱沙桔树;八盆含苞欲放的年花。我们走出花市时,花市里还是人山人海,像大海里的波浪——到处涌。
开油锅也是一个有特色的传统。人们通常在开锅之前会挑选好年前那几天哪天是良日,到了那天才开锅。煎堆多数在前几天就已用经过挑选加工的谷捂成一个圆,但是在把它们放进锅之前,还要给它们穿上一件“衣服”,免得谷子贪玩,跑出来。这件衣服大多是白色或黄色,但是在下完油锅出来后,衣服就会变成金黄色的,让人看了,两眼放光;口水也要溜出来看看。但是,要过一会儿才可以吃,因为刚下完油锅,吃了会上火。但这些食物过不了多久就没有了。
佛山的春节有意思吧!
春节的色彩很丰富,是一个有“色”的春节。看,家家户户的门前早已贴上了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的对联。窗前挂满了腌制好的红色腊肠和腊牛肉、金黄色的鸡肉和鸭肉,还有“五花大绑”的缠蹄和银亮亮的腌鱼。再看饭桌上,绿色的蔬菜冒着热气,黄色的鸡鸭鱼肉散发着香味,还有火锅里五颜六色的食材咕嘟咕嘟地沸腾着……还不止这些。许多色彩亮丽的新衣更是让你目不暇接:喜庆的红色、暖暖的黄色、平静的绿色,稳重的浅棕色……春节里,因为有了这些色彩,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单调。
听那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听那银铃般的孩童笑声,听那欢声笑语的祝福声,这是一个“有声”的春节,我们小孩子会买一些冲天炮、糖果炮、手花等爆竹。糖果炮放起来噼里啪啦的,一个个火花向天上冲,在黑夜里格外耀眼,像一朵朵怒放的'花。冲天炮则先是噗的一下,再啾的一声,冲得老高。手花更好玩儿!将它拿在手里点着火,它就刺刺地冒出火花,像火箭的尾焰一样耀眼夺目!晚上,更有许多缤纷的礼花,嗵嗵地响彻云霄。
一到春节,我们就会准备很多的小吃,这是一个有“味”的春节,春卷是金灿灿的,咬一口,又酥又脆,里面的馅有一种蔬菜的香味,还有一种特殊的肉香。再尝尝那腊肠,焦焦的、辣辣的、香香的,还带点甜味。那个牛角酥,外面的一层白色的物质有一股糯米香,里面是又甜又黏的麦芽糖。还有酱牛肉、鸡腿、米酒……让你吃都吃不过来!
春节是一个有爱的佳节,祝福声声,充盈于耳;欢声笑语,喜悦满怀。这新年的味啊,浓得化不开。红火热闹的春节在鞭炮声、问候声中快乐地进行着,你体会到这浓浓的年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