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重阳节诗(通用17篇)
九日龙山饮唐代: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译文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注释
1.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
2.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
3.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2] 4.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详见《九日登山》诗注。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在重阳节登龙山,其部下参军孟嘉被风吹落帽,孟嘉仍浑然不觉,桓温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挥笔而就,一时传为佳话。
1.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2.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3.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4.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5.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7.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 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9.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0.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11.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2.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3.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 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15.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清代:纳兰性德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檐雨,谱出回肠。
译文
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
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敬爱的奶奶,
你们头上的缕缕白发,
你们额上的道道皱纹,
是你们奉献的记录。
虽然,你们离开了战斗的岗位,
但是,你们仍然关注着祖国的前途。
虽然,你们告别了青春年华,
但是,你们的心依然年轻。
你们教我们学习要努力刻苦,
你们教我们生活要勤俭节约。
敬爱的爷爷,
敬爱的奶奶,
你们的教导,我们将牢牢记住,
你们的期望,我们决不辜负。
今天,请接受我们的祝福,
愿你们晚年快乐,祝你们永远幸福。
望江南·幽州九日宋代: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词牌后小标题:“幽州九日”,将这首小令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都交待得很清楚。“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谢道清被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时,汪元量他们到大都大约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此日,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有《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1.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重阳阻雨》
2.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4.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5.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6.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7.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8.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9. 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0. 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杜甫《九日寄岑参》
12. 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13. 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4.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5.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梧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4.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5. 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6. 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7.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8. 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9.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10.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11. 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12.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重阳日酬李观》
13.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诸子》
14.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催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李之仪《千秋岁》
15. 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假如有人问我: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哪一座?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父亲的爱,就像山峰,
比喜马拉雅更伟岸,
比珠穆拉玛更巍峨!
假如有人问我: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什么?
我会满怀深情地告诉他,
母亲的爱,就像大河,
比黄河长江更长久,
千年流淌博大的爱,万世唱着甜美的歌。
啊,父爱如山,母爱是河,
没有亲爱的父母,世上哪里会有你和我?
是父亲,用大山的信念、石头的刚毅
塑造出我们韧性的筋脉、坚硬的骨骼;
是母亲,用似水的柔情、博爱的胸怀,
输送给我们鲜红的血液、情感的火热。
世上的七尺男儿啊,莫要为自己的英俊和伟岸而骄傲,
别忘记,当初躺在襁褓中的你,
嗷嗷待哺,多像一只瘦弱的小猫;
是母亲,用雪白的乳汁喂养了你,
是父亲,用咸涩的汗水浇灌了你,
今天的参天大树,昨天都曾是弱小的幼苗。
世上的漂亮女子啊,莫要为自己的年轻貌美而炫耀,
别忘记,当初蹒跚学步的你,
多像一只丑小鸭,走起路来晃晃摇摇。
是母亲,为你梳小辮,给你缝裙子,让你像花蝴蝶一样飘啊飘;
是父亲,让你当马骑,为你讲故事,将挂着泪珠的小丫头逗得咯咯笑……
没有父母的心血滋润,哪有鲜花的开放,青春的自豪?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啊,
无论我们今天是尊贵还是卑贱,职务是低还是高,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他们身上的肉、心上的宝;
不管我们今天是穷还是富,挣钱是多还是少,
只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永不会改变,
亲情的泉水流不尽啊,就像大海的滚滚波涛!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当感恩的人首先是父母,
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将国家报效?
看一个人良心有没有,先看他对父母好不好;
品一个人人品正不正,不在于他口吐莲花唱高调;
孝顺父母,就是人世间一面神奇的镜子
能照出人心冷暖,是卑贱,还是崇高……
岁月无情啊,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变老
那满头的银发,是时光的霜雪在飘舞,
那脸上的皱纹,留下岁月的脚印一道道……
儿女养大了,一个个成了远走高飞的鸟,
只留下年迈的父母陪伴着寂寞,
天天盼儿女回家,有时还会絮絮叨叨……
请不要嫌弃他们吧,
就像当年父母不嫌弃你的顽皮和弱小;
请不要以工作忙碌为理由,
莫让心中留下遗憾,尽孝也要趁早。
工作哪有忙完的时候?
有空常回家看看,没空打一个电话也好。
送上一颗孝心,
胜过给他们一座金山银山;
几句贴心问候,
胜过无数灵丹妙药;
揉揉背,捏捏肩,在父亲的心头洒满阳光;
扫扫地,洗洗碗,让母亲的脸上溢满欢笑。
孝顺,是儿女送给父母的最好礼物;
孝顺,是公民对社会的最佳回报;
孝顺是美德,平凡而又伟大,
假如能做到,生活就会和谐美好;
孝顺,是人生的接力棒,只要你做出榜样,
你的儿孙,将来也会一代一代传承仿效……
啊,让我们歌唱父亲,
让父爱的山峰,在我们心中耸立得更高、更高……
啊,让我们热爱母亲,
让母爱的长河,在中华大地代代流淌,荡起甜美的波涛……
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快乐幸福,
让我们祝福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满庭芳·客中九日元代:张可久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⑴客中九日:指寄寓他乡过重阳节。
⑵剑花:指灯心的余烬结为剑花形。
⑶归心壮:谓思归心情强烈、旺盛。
⑷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
扫花游·九日怀归宋代:周密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自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沈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头三句“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描写重阳时节的典型景物江蓠,一种香草,出自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李商隐《九日》诗用过这个典故:“空教楚客咏江蓠”,这里也用为九月九日景物,开江蓠因幽怨而呈现碧色,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水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下面接“孤蛩暗语”句,转而写听到的声音蟋蟀正在孤单地暗自鸣叫。姜夔《齐天乐》咏蟋蟀:“凄凄更闻私语”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鸣。下面两句:“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长安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长安乱叶句本贾岛送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周美成《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形容落叶随风飞舞,飘落满地。“万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家家用砧杵为将要远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齐天乐》也描写蟋蟀叫声“相和砧杵”。
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氛围。
重阳席上赋白菊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析
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由于诗人随时留心观察生活,故能迅速从现实生活中来选取材料,作出具体而生动的比喻。这一比喻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句“白头翁人少年场”,颇有情趣。白菊虽是“孤丛”,好似“白头翁”,但是却与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寂、苍老,仍然充满青春活力。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唐代: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韦安石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三会寺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 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2.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3.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4. 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5.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6.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7.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
9.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0. 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1.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12.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3. 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4. 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 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原州九日明代: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①这首诗选自《宣统固原州志》。原州,北魏至唐代州名。治今固原市原州区城关。北魏正光五年(520xx年)始置,因治高平城,盖取“高平”之意名原州。辖今固原地区大部、同心县南部及甘肃平凉、镇原北部。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②咽:阻塞,声音因阻塞而低沉。塞笳:塞外的胡笳。
③霜华:有月光的意思,也可解读为霜的光气。
④入望:进入视野。赊(shē):长,远。
⑤苍蒹:深青色没有长穗的芦苇。
⑥鸿鹄:古人对天鹅的称呼。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唐代:杜甫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此诗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宋朝黄鹤《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此当是天宝十四载作。《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有云:“王刘美竹润。”王与杨同韵,当有一误。时公在奉先,盖杨设席而会崔也。《长安志》:奉先县西南至京兆府二百四十里。《唐书》:白水县,属左冯翊同州。《汉书·循吏传》:议曹王生谓龚遂曰:“明府且止,愿有所白。”明府本谓太守,唐直属县令矣。此诗以潘陆称杨崔也。桑酒菊枝,九日之事。霜净雾披,九日之景。晚酣留饮,而醉舞差池,其爱客之情至矣。本是杨主崔宾,故潘比杨,陆比崔,坐属杨,来属崔。霜露一联,虽去即景,亦见二君之外肃清而中洞达。
望江南·幽州九日宋代: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词牌后小标题:“幽州九日”,将这首小令的写作时间、地点,以及作词的缘由都交待得很清楚。“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谢道清被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时,汪元量他们到大都大约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重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逢此日,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有《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官舍”,本指衙门和官吏的住宅,这里指作者在大都的住所。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肠断裂,搔首一长嗟。”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国家、以至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美人”当指南宋宫廷中的嫔妃、宫娥,只有这些人才能有象牙床,寒玉枕。黄花,乃菊花,重阳节时菊花已盛。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不能象往年那样了。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后人在评价汪元量的诗词时说:“唐之事记于草堂,后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其诗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复伸,则又有甚于草堂者也。”(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确实,汪元量诗词中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比起安史之乱来更为沉痛。
1.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2.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4.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5.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6.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7.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8.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9.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0.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1.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12.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13.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4.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5.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