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阳节学生感悟作文【汇总三篇】

2022重阳节学生感悟作文(精选3篇)

2022重阳节学生感悟作文 篇1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正值中秋之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时机。诗人杨衡赞道:“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斯。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诗题为《重阳》的诗中也有这么九句:“菊并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如暮节,不比惜残春”是的,重阳节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这大好时光做些什么呢?赏菊、品茶、放风筝、荡秋千……思来想去,我郑重其事决定为年过七旬的奶奶洗一次脚——过一个重阳节。

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放到一边,一蹦一跳地来到奶奶的房间。“奶奶……”望着奶奶那瘦骨如柴的身体,又联想起爸爸口中年轻时身强力壮的大汉奶奶,一个鲜明的对比啊!我张口结舌,感到一股泪涌又在眼眶里打转儿了,心里也酸溜溜,难过极了,也许女孩子就是这样多愁善感一些吧。“什么事啊?”耳边又传来了奶奶声如洪钟又坚定有力的话语。“我……暂时保密。”我调皮的一笑。“小滑头!”奶奶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我跑出房间,拿了一个洗脚盆,放了点水,试了试温度,笨手笨脚地端起来,也许是因为水太重,我走起来简直像个摇摇摆摆的企鹅,还泼一地的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奶奶的'房间,奶奶拍了拍我这只“落汤鸡”不禁哈哈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知道奶奶的气管炎又犯了,喉咙里像个风箱,呼哧呼哧地响,便轻轻地拍了拍奶奶那像弓似的背,有礼貌的说:“请。”奶奶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将计就计,帮奶奶脱了那破烂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干燥的脚挪到盆里,搓了搓,又为奶奶敲了敲腿。这时,我偷偷地看了看奶奶,奶奶脸上笑开了花,意味深长地说:“长大啦!懂事啦!小宝贝亲一个!”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推辞,而是轻轻地吻了吻奶奶的脸颊,奶奶也吻了吻我额头,顿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温暖从心底发出,“我爱您,奶奶,我这辈子一定要对奶奶好!”我闭上眼睛许了个愿。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老人,我们应该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在这重阳节里,我要祝他们身体健康,天天开心,晚年幸福!愿我祝福他们一生。

2022重阳节学生感悟作文 篇2

这几天,点心店里飘着一股清香扑鼻的味道,啊!是重阳糕要到了。饭店里老人们围在桌旁,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祝福,使他们年轻了许多,啊,他们庆祝着只属于他们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送什么给爷爷奶奶呢?我心里想着,总不能年年送重阳糕吧!太没新意了,今年一定要陪爷爷奶奶过个有意义的重阳节!我暗自下定了决心。

那天一放学我就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爷爷家。"重阳节快乐!"我一走进家便大声叫了起来。吃完丰盛的晚餐,我们道出了声声祝福。妈妈说:"祝爷爷奶奶万事如意,长命百岁……"爸爸为他们准备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奶奶听了眼睛眯成一条线,乐呵呵地笑了,连平时不爱笑的爷爷也喜上眉梢,乐得合不拢嘴。

压轴好戏上场了,我笑着对爷爷奶奶说:"我为二老准备了两套唐装,请坐下来拍一张合影来纪念爷爷奶奶的重阳节怎么样?"爷爷奶奶连声叫好,夸我是个聪明,孝顺的孩子。我利索地为他们换了色彩鲜艳的。唐装,爷爷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锦衣,一条鹅黄的长裤,脚上是一双乌黑的布鞋,奶奶一身红艳艳的旗袍,上面绣着一条凤凰,经过我的涂脂抹粉后,奶奶的脸看起来红扑扑的,像个可爱的小姑娘……"咔嚓!"我按了快门,记录下了这难忘而又精彩的时刻。

瞧!照片上爷爷奶奶亲热地坐在一起,两人眼睛炯炯有神,正喜笑颜开地对着镜头说"茄子"呢!

2022重阳节学生感悟作文 篇3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噩,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