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名称得来是因为,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则是双九,也就是重阳日。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传说。
传说在公元前三世纪,那时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名字叫费长房。他不仅能 呼风唤雨,还能遣神捉鬼。有一个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为师 。由于这个青年决心很大,费长房就收他为徒,教他学本领。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们全家将有一个大灾难降临 ,你要提早作好准备。”桓景听了,十分惊慌,连忙跪下求师傅教给他躲避灾难的办法。费长房说: “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多做几个红色的布袋,里面放进茱萸,缠到胳膊上,再带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携带全家老小到一个高坡上饮酒。这样,就可避开大祸。” 桓景认真地照师傅的办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清晨,桓景带着全 家来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过了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惊,家里的牛羊鸡犬都死了。他们果真避过了一场灾难。从此,重 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相沿成习,流传了两千多年。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wēn)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他听说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费长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决定前去拜(bài)师学艺。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g)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ǎi)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降〔xiáng〕妖宝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徒儿,你在这儿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了。我给你一把茱萸(zhūyú)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他一招手,飞来一只仙鹤(hè),让桓景骑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sōu)地掷(zhì)出宝剑,哧(chī)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给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来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桓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在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做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